收藏文章 

2011-02-23

韓國建築的「互存」智慧

 

簡單用心就是美

 

  麻谷寺是韓國著名的古剎,要在古剎附近建造一座現代建築是一項不小的挑戰。現代建築深受西方思想影響,西方獨立個體的存在與無我融於天地的東方思想有著極端的對比。甚麼樣的現代設計是既可以擁有現代氣色,亦同時可以配合東方古建築的古樸典雅和大自然的環境?

 

 

 

  在中國、日本、韓國,不少建築師都在探討這個問題,中國張永和的柿子林會館,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水御堂和韓國承孝相的佛教文化中心都代表了他們與歷史傳統和大自然不同的探討與對話。

 

 

 

  韓國建築在這些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築界人才輩出,既吸收了西方的影響,亦有探討自身的歷史與文化。Heyri藝術村和坡州書城代表了西方建築對韓國的影響。現在,是深化西方影響後,融入本土及自身文化的階段。位於麻谷寺附近的佛教文化中心是其中驚喜之作,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發展會否破壞了這清靜修行地和大自然的寧靜?我抱著一大堆的問題來到佛教文化中心。

 

在寂靜的空間中感受生命

 

  下車後,已被這裏的寧靜安定下來。以黑、白、灰色為主的建築物安靜的躺在山腳下,以碎石作圍牆,天然的物料,謙卑的形態迎接訪客,建築物的布局以空間為主,建築物為次,從住宿處要步行走過一大片空地,才到達另一邊的活動空間,如禪堂,會議室,活動室…深夜,我們從禪堂走回寮房,靜默無言的走過在這一大片空地,此時只有布滿繁星的天空在上,踏實的土地在下,在天空和土地中的我,突然感受這份親切的聯繫。在寂靜中感受著萬物的生命,在萬物的生命中感受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平安。很感謝建築師有這樣的安排,讓我們在空間的體驗進入了靈性的交流。

 

 

 

 

  建築的背後理念加入了「互存」的智慧,是最重要的推動力,而這理念會活現在宏觀整體的安排,直至每一個細部。「膽大心細」是我們建築師的座右銘。佛教文化中心在自然物料的選擇,色彩的選擇,建築的外形,空間的體驗都貫徹了佛教上「互存」的道理。「此有彼有」一切的存在都是因為彼此的因緣,沒有樹木,沒有我們,沒有太陽、空氣亦沒有我們,萬物與我合一,現今世界環境的破壞是來自我們錯誤的見解,環境便是我們,保護和愛護環境便是愛護自己。佛教文化中心融於大自然之中,它本身便是表達這愛和用心的嘗試。若你下回到訪麻谷寺,請你多走一步,要在這「中心」度宿一宵,好好享受大自然與建築的用心。

 

   感興趣的讀者,可登入以下網址瀏覽:

 

  韓國佛教文化中心:www.budcc.com, 麻古寺:www.magoksa.or.kr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細味建築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