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12

自由比平等重要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本周我選的金句是:

 

「自由比平等重要。為了實現平等,很可能會危害自由。如果沒有自由,在不自由的人群中,也不會有平等。」

 

  這是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卡爾.波柏( Karl Popper,1902-1994)的話。自由與平等,是我們許多人的追求。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生而平等,似乎是無須求證的信仰。但觀察人類社會,會看到人有智愚之分,體能有高矮強弱之別,出生的環境、條件不同,比如出生在非洲貧民區或歐美富裕家庭就大不同,這些都顯示不是所有人生而平等的。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是指對任何人的個體要有平等的尊重,人與人之間不應存在歧視,而決非生而平等。若不論智愚或對社會貢獻大小,一律平等地分配財富,那麼這種對平等的追求,就會危害個人自由。不僅社會主義制度因追求平等而扼殺人民創造財富的能力,一些實行社會福利過度的國家也會因而削弱經濟活力。

 

  波柏說,「為了實現平等,很可能會危害自由」,是概括而確切地觀察到:在專權政治下,強行分配平等,必會如奧威爾所說,「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即無可避免地,使有些動物以平等名義享有種種無形特權。這樣,實際上危害了人的自由,也不會有平等。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4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ettnet發表於 2012-10-16 04:07 AM
  • #5
  • 所謂平等,不是強行分配的平等,而是機會平等,就是在沒有特權的環境下,競爭的機會平等,每個人雖然體能智慧有別,但是只要是有能力的可以為社會貢獻更多,就可以收取更多報酬,而所謂自由就是在憲法所保障的自由選擇活動意志的權利,所以自由與平等,基本上應該是相輔相成,發揮著社會的最有效的經濟效率。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m05mc發表於 2012-10-15 10:31 PM
  • #4
  • 人與魚一樣需要自由,人類追求自由的願望,自由的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任何人都嚮往,做個快樂自由人,自由是人最大的權利,因為可以衍生更多的權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s388發表於 2012-10-15 09:54 PM via mobile
  • #3
  • 失去由,如果是源於政見不同或引起當局不安的人,被軟禁者如劉霞及早年的昂山素姬,被迫與世隔絕,和親人不能相見,才真是可悲,也令人更珍惜能生在香港此片言論自由的地方。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ho_am_I發表於 2012-10-15 12:01 PM
  • #2
  • 自由和平等難分輕重 ! 「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在特權階級中, 「平等」只是一個口號, 藉以取得更多的權力和利益; 同樣「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自由』」, 富有的人或有特權的人以某種手段可以得到比平常人更多的「自由」; 所以說自由和平等是同樣重要, 關鍵在於制度能否平衡各方的利益, 令「平等」和「自由」能體現於社會各階層。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