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6 16:45:34
無力償還的資源(何凱婷)
最近看了一篇關於香港市民對樽裝水飲用習慣,以及對塑膠廢料態度的研究報告。據估計,塑膠廢料佔都市固體廢物量的19.7%,相等於每日製造1,826公噸塑膠廢料。縱然膠樽在香港整體塑膠廢料中所佔部分不多,但這種塑膠廢料卻是可以避免的。該項調查顯示過半數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有飲用樽裝水,而16%人士更經常購買樽裝水。不過,有46.4%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公共飲水機有廣泛供應,而水質可媲美樽裝水的品質的情況下,他們都會願意使用飲水機。
其實,要一下子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相當困難。塑膠水樽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所以循環再做,和源頭減廢仍要同步進行。
說到循環再做,創意真的不能少!英國著名連鎖超級市場Sainsbury's,早年便使用膠樽、膠袋甚至盛肉的膠底盤等塑膠材料,設計成一系列的環保時裝。使用循環再用塑膠物料製成的生態時裝系列在全英250間Sainsbury's 超市發售,包括上衣、褲子及恤衫等。這些新環保時裝都是在歐洲製造,以節省運費,並減少因運輸帶來的空氣污染。
事實上,除了Sainsbury's,英國多間大型百貨公司例如馬莎(Marks & Spencer)、H&M 及Next 等,都推出有機及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時裝系列。Sainsbury's 相信,對生態有利的環保時裝是世界大趨勢,有如積極發展的有機食品市場一樣。Sainsbury's 這個推出環保時裝之舉,被環保雜誌《Green Pages》認為是方向正確,但亦同時呼籲超市減少使用膠袋。
提到塑膠袋,香港政府最近推出的膠袋徵費,目的當然是為了減少膠袋的使用,不過膠袋稅對環保的成效卻存在爭論。有說例如台灣和愛爾蘭,自徵收膠袋稅後,有商販改用更厚更耐用的塑膠袋,還有使用紙袋、不織布袋等膠袋代替品,對環境污染同樣嚴重。
上星期,SVhk 有同事在早會中分享她如何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開始減廢,例如她已開始多吃素;可以的話就自備午餐,減少出外用膳;家裡盡量不用洗潔精等化學清潔用品。這都是每個人身體力行可以做到的。她說:「其實我們現在是在借用下一代的資源,而我們根本無力償還。」
除了個人行動,期待更多企業參與支持環保。少用一個膠袋,除了因為政府需徵收五毫子膠袋稅,更是教育員工和顧客的好機會。再走前幾步,我期待有為市民供應品質優良飲水機的社會企業在香港出現!
何凱婷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副總監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