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0 09:57:33
無親、負親
就在我看着女兒的心意咭暗自高興的時候,聽到一位朋友的分享。這位朋友和她媽媽感情非常好,可惜媽媽已離世,不能再和母親慶祝,母親節變成了「無親」節,頓覺特別傷感。
我和媽媽的關係總是反反覆覆時好時壞,今年的母親節晚飯結果也是掃興收場,自問一直有盡孝,奈何總不能令她滿意,也許不能勉強吧。但見朋友連想再見母親一面、吃一頓飯也不可能,很感觸。
父親節呢,自爺爺去世後,也不會特別慶祝。我爸不是個孝子,孝順嫲嫲的我很不屑他的所作所為,再加上爸爸於我很小時已離家,從前沒有跟他慶祝過父親節,現在更加沒這個必要。有時候聽見朋友們說爸爸有多好、多顧家,我的感覺總是怪怪的,因為想像不到家裏有個好爸爸是什麼感覺。
今年和協會同事討論父親節報章稿件主題時,想起廣告界前輩吳文芳先生(Willde)的一篇有關他帶爸爸的骨灰回鄉的文章,結果便請他特別為我們撰寫今年父親節的稿件,更游說他親自出鏡。因《悠長假耆》電視節目而讓人認識的一頭白髮,帶着一個半分神秘半分傻氣的笑容,伴着這篇名為「父親、付親」的報章全版廣告和大家見面。
有子女有父、母親,卻不親近;有父/母親已逝的子女,已是無親;有的父親心甘情願做二十四孝「付親」;但不孝子女卻在「負親」。父母親和子女,原應是親,但也許,一切都是要看緣份。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