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5:48:58

憂戚與共的社會關係:實踐、推動與反思 - 葉穎姍

  

使命商道論壇今年以「憂戚與共」作為主題。

 

  2020使命商道論壇主題「憂戚與共」,大會刻意地用上「憂戚」而非「休戚」就是為了表達當下香港社會被憂愁、悲哀吞噬的狀態。憂愁不只是因為個人的不幸,更是與他者的相互關係。

 

  香港基督教早在4、50年代已與社會憂戚與共,受偷渡及移民潮的影響,香港人口由1945年50萬人飆升至1950年220萬人。當時殖民地政府並沒有足夠資源處理社會問題,在港的宣教士便肩負起派米派奶粉、創立社會福利機構以舒緩人口增長的壓力,在醫療及教育也有長遠的發展。

 

  70年過後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弱勢社群並沒有消失。貧富懸殊帶來的問題也不是單靠派發物資可以解決。社會企業是在現存體制以外,其中之一個方向為不同的社會問題尋找出路。社創作為信仰實踐,根據豐盛社企學會在2019年的調查「基督徒社會創業家的幸福感(人生滿意度)調查,有72%表示社創能實踐宗教價值。沒有機會創業的信徒又可以怎樣在商道上信仰實踐呢?

 

論壇分別探討神學知識、實踐與轉化。

 

  豐盛社企學會旗下項目「使命商道」是從神學知識及踐信於行並重的進路,帶出一個整全使命,去修復已被破壞的受造大地。藉著商業平台去改變已經被扭曲的商業行為,最終達至一種靈性的轉化。簡單而言,有別於傳統使命營商,以商業作為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傳福音讓人決志信主。最明顯的例子是環保的社企,成立是為了減低天父世界的損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扭曲的商業世界確實為人類帶來很多傷害。

 

  耶穌基督的一生教我們怎樣道成肉身、走進人群,與弱勢憂戚與共。祂常為人醫病並不是進行義診,更不是為了大顯神蹟,甚至常囑咐不要宣揚開去。當時絕大部份的人民活在極貧窮被邊緣化的處境,病患的更難擺脫惡性循環的厄運。能夠回復健康,重返社會自力更生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大的福音。使命商道就是推動大眾,帶著使命支持正向的商業行為,並且進一步了解行動背後的意義,與弱勢社群結連,為他們發聲、給他們充權。讓只有憂愁的「憂戚與共」回復有甘有苦的「休戚與共」。

 

  想了解使命商道更多,可到以下網址:www.bam-fses.org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