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14:34:10
美國三星期Changemaker之旅 (七) 讓美食成為少數族裔的脫貧動力
較早前佐敦地鐵站月台上有一班南亞裔的男子發生血案,有人公然用刀劈傷他人,場面相當驚嚇。當這新聞在網上流傳,看到一些留言說應該把他們踢回老家等,可想而知,香港人對少數族裔的情況仍然一知半解。
事實上,不計大部分印尼和菲律賓外傭,東南亞裔的人數已經有超過十萬,不少人以香港為家、下一代土生土長,礙於教育和經濟環境未能讓他們走出貧困的循環,因而衍生了複雜的社會問題。
作為國際城市,少數族裔是必然的人口組合,與其以純粹種族歧視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倒不如好好利用這些文化和人才資源,化為本土的經濟動力,有技巧地把少數族裔融入社會,也為城市帶來更優質的生活。
在西雅圖一位年青人Philip看到少數族裔的美食其實可以在市場推廣,也可以為這些低收入的媽媽帶來改善生活的機會,於是和朋友成立一個叫MarketShare的社會企業,用Fellow制度招攬當地這些有潛質的移民,協助他們成立自己家鄉美食的品牌,為他們接洽生意。MarketShare又計劃組織市集式活動,讓不同的Fellow走在一起推廣不同種族的特色美食。
那天我們聽Philip講解MarketShare的理念和工作計劃後,便即場在會議室外享用了其中一位Fellow、來自菲律賓的Rosario的家鄉美食,我們每人付費20美元,有一頓菲式自助餐的午宴,對我來說也是首次的經驗。
Rosario的公司叫Salu-Salo,她2002年移民美國西雅圖,和丈夫育有一子。
Rosario準備了菲律賓春卷、煎豆腐、炒米枌、燒雞和炒飯等,味道不太濃烈,很有親切感。
椰絲竽頭的甜品很有東南亞色彩,賣相不錯,但我怕太甜所有只淺嘗一些。
在三藩市,那裏亦有一間社會企業La Cocina成立了一個「廚房孵化器」,讓低收入的少數族裔成立自家美食品牌,共用這個廚房,每天定期出品,La Cocina則培訓他們做生意的技巧、協助接洽外來的合作夥伴等。有一些品牌創辦人後來更加自立門戶在三藩市開餐廳,年收入過百萬美元,是最成功的例子。
La Cocina 的廚房面積不太,成員是自僱創業者,正努力準備當天的美食出品。
右邊的尼泊爾單親媽媽由最初一人企業,發展到有五位員工,成功創出自己的事業。
每天約十一時半,La Cocina門外開始看到送外賣的情景。
一個國際城市能利用當地的多元人口和文化資源,不單單以福利角度去解決少數族裔的問題,而是好好利用來他們的優勢來推動經濟,才顯示這個城市的創新實力。香港是聞名世界的美食天堂,我們有大大小小米芝蓮星級餐廳,也應該有能力發掘一些有潛質的美食創業家,助他們闖出名堂。但願香港的創效投資界別,別走漏了這片我們未被全力開發的新天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