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6-06-21

地王井噴與風險

  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在中國大地上起碼產生出100個地王,土地拍賣價格創出歷史新高的地王。在去槓桿、去庫存的政策之下,在嚴控風險、嚴控不良資產的聲音之中,供給側改革暫時未見成效,土地市場卻一片紅火,對於政策制定者的確有點尷尬。

 

  土地市場的天價拍賣,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層出不窮,更蔓延到南京、蘇州、合肥、杭州、廈門等二線城市,競價兇猛,涉及金額龐大。

 

  此次地王井噴,呈三高三低特點。在拍賣上,單價高、總額高、土地溢價高,許多成交價顛覆了市場對住宅價格的現有估值與定價邏輯,不斷激起「麵粉價貴過麵包價」的驚歎。以地王價建起的住房,必須賣到遠遠高過現在住宅市價才能出現盈利,不知是現在的房價便宜了還是土地價格太貴了。

 

  在市場的大局上,又有三低的現象。土地儲備/現金比率低、融資成本低、土地供應量低。土地儲備/現金比率低,部分原因是房企過去兩年消耗了一些土地儲備,不過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手握前所未有地充分的現金流,從銀行貸款到資本市場集資罕見地路路暢順,腰包鼓了,買地的意願自然強了。中國人民銀行致力於降低融資成本,從發債到銀行貸款,資金成本有顯著的下降,這些對實體經濟中的企業説明不大,對開發商卻如久旱甘霖。比起幾年前靠信託和理財產品集資,如今的成本環境舒服多了。最後地方政府的土地供應量有明顯的下降,財政收入的壓力頗大,土地拍賣越低迷越無人問津,於是製造供應短缺的假像,搞饑餓銷售。地王是吸引眼球的銷售策略,對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均是好的銷售技巧,一拍即合。

 

  最近的土地拍賣中,大的上市公司往往奪得美人歸。這和資金成本關係密切。資本市場融資和依靠資本市場的銀行貸款,令這些企業的資金成本明顯擁有競爭優勢,將這種成本差距攤分到整個建設和銷售期中,優劣立見。

 

  大型國有房企在地王爭奪戰中,身影尤其矯健,斬獲頗為豐厚。他們在財務上得到銀行的支援,在政策上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睞,在關係資源上有母公司保駕護航,所以在拍賣中如魚得水。2010年國資委要求大型國企退出房地產業務,如今他們卻是房地產業最生猛的力量。2015年起國務院不斷強調信貸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他們卻把資金引向了資產市場。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沒有泡沫,答案見仁見智。不過今天北上廣深一個廁所賣出去,可以在歐洲買下三室一廳永久產權公寓是事實。

 

  那麼,此時此刻地王為甚麼會爆發呢?中國有這個財政需要,地方政府尤其有此需要,營改增稅改削去了地方政府一大塊稅收來源,而中央政府承諾給地方的新收入源(如房地產稅),開徵日仍遙遙無期。前幾年基建建設出現的財政缺口尚未補上,不少地方縣級行政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這些年中國的宏觀政策有著驚人的相似,就是將民間的高儲蓄引導出來填財政的窟窿。2011-2013年的房地產熱,就是炒高房價好賣地。2012-2015年的信託熱,還是這個故事。接下來的A股熱和地方債置換,還是這個故事。當前面的故事玩不下去了,於是出現了房地產熱2.0。

 

  出來混,總要還。槓桿壓得過高,一定積聚風險,而且將經濟中相對低風險的居民儲蓄,與高風險的地方債務、開發商現金流捆綁在一起了。中國的外部債務水準較低,並且實施資本管制,所以房地產市場沒有在上輪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遭受衝擊,甚至受惠於政府的貨幣擴張政策,房價一再躥升。但是債務水準迅速上升,也是不爭的事實,也是風險所在。中國的債務問題是內債問題,境外評級機構、對沖基金的「唱衰」殺傷力有限,但是本土居民有朝一日不再玩這個迴圈增遊戲,或者貨幣政策出現轉向,房地產的故事就會露出破綻。

 

  本文原載於財訊雜誌,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