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6-04-07

坦然擁抱後工業化時代

  一個顯而易見但是市場選擇不談的事實是,中國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經歷了三十餘載的投資高速增長,投資在經濟中的佔比在2007年之後停止了上升。全球經濟衰退掩蓋了一個結構性問題:民營投資熱情消失了,其背後是暴漲的勞工成本、國進民退的營商環境和一升再升的人民幣匯率。哪怕政府如何通過公共投資在刺激經濟,投資比率也不再上升,工業生產在經濟中的佔比更出現大幅回落。其結果是中期增長潛力弱化,「增長難」困擾著中國經濟,「穩經濟」成為年復一年的政府工作目標,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成為多數企業共通的困局。

 

  民營投資熱情衰退,是近年中國增長鈍化的核心問題。重啟民營投資積極性,應該是經濟走出困境的正解,不過政府近年卻擺出「你不投資,我幫你投」的架勢,越俎代庖地成為了投資的主力。公共投資的確對短期經濟增長起到了穩定的效果,不過也抻出了許多錯位與失衡,這在地方財政上表現得尤其突出。同時經年不斷的逆周期政策操作,令宏觀政策的邊際效應愈來愈低。中國人民銀行一次降息對股市的利好影響,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國家發改委幾輪專項基金推出,經濟似乎不見多少反應。

 

  中國經濟出了甚麼問題?經濟其實沒有出問題,問題出在你身上、我身上、市場身上、政府身上。風動耶、旌動耶?其實是我們的心動。很多筆者的客戶聲稱不相信中國的統計數據,可是當不好的數據出來時,他們卻又搶著拋售股票。如果市場能夠以後工業化的心態來觀察數據,他們的反應就會平和許多,如此心態下作出的投資策略應該更明智。如果政府可以以後工業化時代的眼光來審視目前的經濟形勢,也可以省卻不必要的政策焦慮,避免政策上的無理手,更利於長期的經濟穩定和金融安全。

 

  歷史告訴我們,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尚未出現過一個經濟體,在實現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後仍能持續維持百分之四以上增長速度的。如果中國真的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中期增長速度出現結構性下降無可避免。這是經濟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今天出現6%的工業增長,市場大嘩。五年後再有6%的工業增長,也許分析員會擊節讚好。換言之,目前我們認為「底部」的工業生產數字,可能是下一個周期的「頂部」,這就叫後工業化時代。

 

  增長放緩也許是結構性的,但是不代表需求全部消失。中國遊客一年在海外花費了1.2萬億元,去日本旅遊背馬桶蓋回來,去韓國旅遊順帶做整容,把子女送到美國寄宿學校,把培訓班開到普吉島上。這是真金實銀的需求,如假包換的需求。問題出在供應端,中國的企業仍在生產鋼鐵、水泥、煤炭。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的問題在於供需錯位,中國經濟的未來在乎供需重新匹配。通過宏觀政策人為地維持供需錯位,只會延續轉型的痛苦,僵屍企業拖垮好的企業,並可能製造出潛在的金融風險。筆者支持去過剩產能,支持結構性改革,改革必須落到實處。

 

  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是啟動民營投資的關鍵,是經濟轉型的勝負手。唯有如此,才能將經濟重新推回到欣欣向榮的、可持續的增長軌道上。至於GDP增速是多少,反而不太重要,畢竟中國經濟的體量已經很大,畢竟增長的品質比增長的數量更重要,畢竟人民的福祉比GDP數字更重要。

 

  筆者相信,中國可能是戰後第一個國家,在轉軌至消費型經濟之後,還可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百分之四以上的增長。筆者預計中國的居民儲蓄率,在十五年內可能由目前的28%下降到5-6%,而此成為今後若干個周期的主要增長來源。九零後的年輕人正在進入消費大軍,這是一代從未經歷過物質匾匱時代的消費群體,糧票、肉票、工業券對於他們屬於天方夜譚,於是有著盡情消費的底氣,許多人是「月光族」,他們結婚買房還把父母的儲蓄率也拉下來。九零後之後很快有零零後,接下來是一零後。當年輕的一代成為消費大軍的主力時,中國的儲蓄率必然大幅下降。儲蓄率急跌長遠來看會衍生出另一些問題,不過對經濟轉型和今後十幾年的增長卻是重要的,這也是筆者對中期增長不悲觀的理由。

 

  在「用活存量」的名義下,將民間儲蓄引向房地產市場,引向地方債置換,為公共財政買單,在某種意義上是在透支下一個周期的增長動力。在某種意義上,這樣做也是將中國經濟中最強的一環,捆綁在最弱的一環上,將經濟防火牆的大門洞開。

 

  中國經濟大約十來年便會出現一次大轉型。九十年代中開始,中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出口成為經濟的主要拉力,我們在海外市場掘到了第一桶金。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等供給側改革,是那輪經濟騰飛的動力。隨後的十年,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熱觸發了投資的井噴,帶出一輪資產升值。清除國內市場壁壘、銀行改革、住房改革,是那輪經濟騰飛的基石。現在經濟已經站到了新一個十年的門口,同樣需要供給側改革來點燃民營投資的積極性,更需要符合新一代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的新供應在市場主導的資源配置中產生,新型的消費和新型的供應將主導中國經濟的未來。這不僅僅是投資轉向消費的過程,細節更重要。同是消費故事,洋速食在華銷售一蹶不振,而洋咖啡卻如日中天,這反映著人口結構、消費品味、購買習慣的變遷。同樣,今天股市中股指權重公司多為銀行、國企、地產商,相信十年後的股指成份一定不同。

 

  放下對過去的執著,坦然擁抱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去適應和製造一個新時代。未來是美好的,一個高品質的4%的增長同樣美好。用大時代的眼光,看經濟、訂政策、避風險、找機遇。

 

  山是山,水是水,風是風,唯一能夠改變的是我們的心。當心清靜了,順勢而為,其他都不難。

 

  本文為在紐約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演講的摘錄,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