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經濟不停學》衰咗?未衰!經濟衰退如何定義?
近期就美國經濟是否已陷入技術性經濟衰退,美國財金官員與市場人士爭論不休。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收縮0.9%,由於連續兩個季度按季收縮,故滿足了技術性經濟衰退的定義。不過,過去一段時間,上至美國總統拜登,下至白宮經濟顧問、財長耶倫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均否定美國已陷入經濟衰退的觀點。
耶倫早前表示,當美國勞工市場每月增加近40萬個職位,這就不是衰退;白宮經濟顧問則指出,部分人將連續兩季實質GDP收縮視為「衰退」,但這並非官方的定義,亦非經濟學家用以評估商業周期,相反,不論官方或經濟學家皆以整體數據去評估經濟活動。據此,今年首季GDP收縮,甚至第二季GDP亦收縮,都不代表經濟已陷入衰退。
1974年定義兩季收縮乃衰退
那究竟應該如何定義經濟衰退?將連續兩季GDP收縮定義為經濟衰退,是經濟學家希斯金(Julian Shiskin)在1974年提出的。希斯金認為,一個健康的經濟會持續擴張,惟一旦出現連續兩個季度收縮,反映當中發生了問題。這個對衰退的定義成為了普遍的準則。
不過,目前在定義經濟擴張或收縮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被認為是官方的標準。根據NBER的定義,當經濟活動明顯收縮,且維持數月或數年,就可視為衰退。經濟活動明顯收縮的現象通常可從實質GDP、實際收入、就業、工業生產及批發零售銷售數據中發現。專家認為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下跌、失業率上升、零售銷售減少,加上收入及製造業指標在一段時間內收縮,就是經濟衰退。
衰退與否觀察4大數據表現
此外,經濟衰退被視為商業周期中無可避免,或是一個經濟體在擴張與收縮之間有規律地發生的。然而,NBER的定義較希斯金的更具彈性。例如,COVID-19或令經濟表現出現「W」型衰退,即收縮一季之後,在其後的一季恢復增長,然後再度收縮。這種情況並非像希斯金所定義般,但卻可能符合NBER的衰退定義。
以下是NBER用以判斷經濟衰退與否的4大關鍵指標:
1) 非農就業報告:
美國今年以來總共增加了270萬個非農業職位,相當於每月增加45萬個,遠超COVID-19疫情前水平,失業率亦維持在3.6%,是2020年2月以來最低。
2) 工業生產:
美國工業生產在今年1至4月皆按月上升,但5月份無升跌,6月份則跌0.2%。不過,根據NBER的準則,經濟活動需要顯著下跌且廣泛,並持續數月才可定義為衰退,故目前仍需觀察。
3) 實際零售銷售:
美國6月份實際零售銷售按月增加1%,按年增加8.4%,但撇除經季節性調整後的消費者物價通脹後,零售銷售按月減少0.32%,按年亦減少0.53%。自2015年底之後,實際零售銷售持續低於趨勢,但受到COVID-19衰退後的復甦刺激,在2021年急速反彈至趨勢之上。
4) 實際個人收入(撇除援助收入):
美國6月份實際個人收入按月上升0.67%,按年則下跌8.2%,但經PCE通脹調整後,按月跌0.28%,按年則升1.4%。
就業及個人收入數據遲緩
以2007年底至2009年初及2020年兩次背景大不相同的經濟衰退為例,工業生產的反彈符合NBER谷底的判斷,但就業數據及個人收入則落後於NBER判斷為反轉的時間。此外,在上述兩次經濟衰退開始之初,就業數據及個人收入在下跌中較遲緩。另外,自1959年開始有上述4大指標以來,零售銷售及工業生產數據都較就業及個人收入數據更波動。
綜合而言,目前判斷美國已陷入經濟衰退並不符合NBER的定義,但零售銷售及工業生產可謂判決經濟盛衰的先行指標,一旦兩個數據皆轉差,且持續數月表現疲弱,即預示美國官方界定的經濟衰退即將到來!
撰文:經濟通資深市場分析師 鄭廣復
【你點睇】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你點睇未來數年的世界局勢?你認為中美關係前景會如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