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4-02

美華僑回流 研納米孔DNA測序

  自去年12月8日報道武漢市發病的「首例感染者」後,內地於1月11日,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全序列,加快研發疫苗。

 

  相較2003年沙士病毒,首次基因測定需時6個月才完成,新冠肺炎僅花1個月,足見科技進步。不過,有本地初創正研發第4代固態納米孔DNA測序技術,冀將測序時間縮短至1天,展開新一場革命。

 

生物晶片初創Genvida創辦人蘇偉昌(右)表示,初期尋找投資者屢屢觸礁,市場對生物科技及半導體相當陌生,最終幸獲海闊天空創投基金創辦人文立(左)注資。

 

  現年58歲的蘇偉昌,上世紀80年代移民美國,取得電子物理系博士學位,曾效力Intel、HP等科企的半導體部門,一直專注晶片研發。晶片技術講究納米科技,後者是指介乎1至100納米(nm)的空間和物質應用,理論上製程數字愈小,晶片效能愈強、耗能較少,所需技術水平愈高。

 

美嚴管納米技術 回港科研

 

  早於2002年,他已想挑戰設計超小3nm納米孔陣列,惟技術相當刁鑽,只得打消念頭。直至2009年,「坐定定」細讀DNA測序儀公司Oxford Nanopore一篇論文後,重新燃起纏繞半生的瘋狂想法,毅然隻身回流香港,並在2016年成立初創Genvida。

 

  由於DNA鏈的直徑非常小(雙鏈DNA直徑約2nm、單鏈約1nm),故對採用的納米孔尺寸要求非常嚴謹,恰好允許DNA分子通過,在封閉的系統中解讀基因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和錯誤。「DNA經過納米孔時會不停震動,孔太小未必順利過到,故最佳尺寸是2至3nm。正研究的核酸測序儀能測出病毒形態,還可分類病毒,最終使基因測序過程,縮短至數小時。」

 

  納米技術應用層面廣,一直被視為國家級戰略研究。2000年2月,美國宣布聯邦政府優先推動「國家級納米科技計劃」,日本、英國、瑞士等國家亦設有納米科技研究中心。目前中國距離世界上最頂尖的半導體生產工藝,落後5至10年。

 

  「美國近年趨勢,是愈益嚴格規管相關技術使用,你要用就要親身到商務局解釋,但我不認為研究項目能獲批,始終國家安全是重心所在。」因此,他的策略是自2009年起全球申請各項專利,再落戶香港進行研發。

 

生物晶片艱深 創業融資難

 

  香港創業卻遇上另一難關,集資非常艱難。他歎道:「當接觸創投基金時,投資者對納米孔DNA測序概念很陌生,不了解我正在做生物技術抑或半導體,質疑是否找錯人。」最終朋友引薦私人基金「海闊天空創投」,連同政府的「創科創投基金」跟投,成功獲注資50萬美元(約387萬港元)。

 

  不過,審批過程卻很繁複,他笑言:「海闊天空資金3個月到手,但政府基金足足等了9個月,後者文件非常多,7頁紙、每頁20條問題慢慢填,直至政府精簡所需文件,才能完成表格。」

 

  雖然第4代DNA測序技術與前幾代相比,在成本、速度上具一定優勢,但目前尚在起步階段。他期望未來3年內推出商用核酸測序儀,用於藥物基因解碼檢測,「入場費」有望由上萬美元降至100美元左右,讓每個人根據基因選擇合適藥物。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