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07-23

台向美交「保護費」,換來過時軍火

  台灣連年向美國購買大量軍火,名義上是加強防衛,但島內民眾都戲稱為向美國繳交的「保護費」。軍火武器本身還在其次,主要是希望向美國買個保險,萬一大陸武力統一台灣時,能或多或少獲得保衛援助。不過礙於面子,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都不承認每年向美國進貢大筆鈔票是「保護費」,重申是購買必需的防衛武器。不過,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卻首度直白地點破這套國王的新衣。

 

  特朗普接受傳媒專訪時提到,台灣遠在9500英里之外,距離中國僅68英里,捍衛一個在地球另一端的小島實質上很困難,他質疑為甚麼保護它?話風一轉又指,台灣搶去美國的芯片生意,認為應向美國支付防衛費用(Taiwan should pay the U.S. for its defence)。台灣傳媒則不分政治立場,有志一同地直接繙譯成早就心知肚明的「保護費」。除了特朗普外,他擔任總統時的國安顧問布萊恩(Robert O’Brien)更表明,台灣應增加國防支出至本地生產總值(GDP)5%,展現防衛意志。

 

特朗普公開要求台灣交「保護費」,島內朝野政黨無人敢反對。(特朗普fb圖片)

 

  特朗普這番話其實有兩個含意,早前他點名北約、南韓和日本等,要增加國防預算,否則美國不提供保護,對台灣而言,就是布萊恩點名台灣的內容;而另一含意,當然是先開出價碼,要台灣買更多美國武器,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兩者對台灣來說,都增加極大負擔。

 

  台灣本年度的軍費打破歷年紀錄達6068億新台幣(約185.74億美元),離拜登政府要求佔GDP 3%還差1200億新台幣。如果提高到GDP 5%,相當於今年度政府當局總預算的43%,也就是政府一半支出用於軍事開支,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沒打仗的地方,編列出如此高比例的軍事預算。在排擁效應下,台灣的教育、社會、醫療和公共建設等支出勢必大幅刪減,經濟必定受到打擊。

 

  特朗普收「保護費」另一含意,當然就是大部分台灣傳媒所講的,增加購買美國武器數量和金額。其實不論國民黨抑或民進黨執政,都很希望這樣做,但問題是美國人不賣。例如台灣2002年就提出購買更先進的F-35戰機,美國不點頭,拖到2019年才答應賣你改良版的F-16V。台灣想買的武器不給,不想要的過時、二手武器硬塞過來,也只好乖乖埋單,美國得了便宜還賣乖,宣稱這些才是台灣最合用的武器。可以預期,當台灣奉上更多鈔票給美國軍火商後,得到的是更多過時沒用的淘汰爛軍火。

 

過去5年,台灣向美國採購武器金額達112億美元。(圖片由作者提供)

 

  特朗普競選上一任總統時,島內不分藍綠幾乎一面倒支持他,甚至投票日各電視台都大陣仗直播,盛況不亞於島內大選,蔡英文更在特朗普當選後和他通上電話。不過,特朗普上台後對大陸發動貿易戰,中美對抗加劇,並將台灣當成馬前卒,作為挑釁北京的籌碼。在蔡英文心甘情願下,這個馬前卒不但沒有得到美軍援助,還要自費買過時武器,讓對方予取予求,做盡只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不合理作為,例如3年前在大部分民意反對下,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

 

  面對特朗普要收「保護費」,台灣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說願意負更多責任,綠營立委亦附和未來防務預算要追上GDP 5%,態度就是對華府言聽計從,不敢絲毫得罪美國老大哥。至於國民黨立委的回應就有趣多了,有立委認為特朗普直接了當的講法是好事,未來台美關係都明碼實價,做甚麼事就付多少錢,有助促進雙方關係。

 

  問題是如果美方空口說白話,和軍售一樣收了錢,卻貨不對辦,或是不給個說法,就隨便延期交貨,台灣未來除了「保護費」之外,恐怕還有更多不明不白的開支,要在犧牲民生福祉的代價之下,交給美國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台灣熱話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台灣 #台灣熱話 #美國 #軍售 #軍費 #武器 #軍火 #保護費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兩岸關係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