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
醫療體系讓人自豪 卻出現「逃亡潮」?
兩岸對峙70多年,經歷無數風風雨雨,而只要關係一陷入緊張,台灣就會出現所謂逃亡潮,像是1996年飛彈危機,真的有不少人逃往美國避戰。然而這個月初以來,飛往美國航線班班客滿還要增開加班機,原因並非兩岸爆發危機,而是逃避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最重要的是對台灣的疫苗政策太過失望,而且短期內都看不到解決之道。
六月初以來機場出現前往美國和大陸的「逃亡潮」。
台灣近日雖然看似每天都維持兩三百個感染病例,以不到百分之0.55左右的感染率來說,數字並不驚人,遠比美國的百分之10,甚或日本的百分之0.6低。民眾逃亡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台灣死亡率高得驚人。
六月初開始,一向以高水準醫療體系自豪的台灣,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就上升到百分之1.79,和美國看齊,並高於日本的百分之1.76。最可怕的是,死亡人數不斷繼續創出高峰,如今死亡率已達到百分之2.4,高於全球平均死亡率的百分之2.16,讓不少台灣民眾毛骨悚然。
要阻止染感人數增加和降低死亡率,全球公認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大量施打疫苗。根據傳媒統計,台灣目前已施打和到貨疫苗,僅僅不到100萬劑,接種率和不少非洲國家差不多。雖然近日美國和日本送了近兩百萬劑給台灣,但加起來仍然是杯水車薪。我搜尋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苗接種順序表,看看甚麼時候才輪得到自己施打,結果發現我排在第十一類順位,也就是50-64歲成人,再把前面十類人數加起來,數字竟然是1027萬人,也就是台灣要有至少2千萬劑疫苗,才能確保我完整的打得到兩劑疫苗。至於一般年輕和中年民眾,更要等到台灣有超過3千萬劑疫苗才會輪到。這也是為甚麼民眾逃往美國的原因,因為當地連大型超市門口都可以施打疫苗,還能夠選擇品牌。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率先禁止武漢航班來台,後續對大陸全面封鎖,加上過往一年的邊境封閉措施,讓台灣當局經常拿感染個案非常低,作為大內宣和大外宣典範。包括輿論和周邊朋友在這輪本土疫情爆發之前,都深信台灣比全球多出一年時間準備,萬一疫情爆發必定有萬全準備,但從過去半個月的混亂情勢來看,事實完全相反。
外國傳媒批評台灣當局連快篩都沒有做好準備。
包括英國BBC和多家外國傳媒,近日都發文質疑台灣的防疫措施過度自滿,沒有就疫苗、快篩、隔離疫房、醫護人員和藥物等作出準備。更匪夷所思的,還包括當局一直禁止民間進行快篩和普篩,但並沒有為未來疫情可能爆發做準備,例如先購買大量快篩劑,以及研究哪種快篩劑最有效,作為全台各縣市快篩標準。台灣當局是在這輪本土疫情爆發後,才緊急找專家研究那種快篩最有效,但至今仍未定出全台一致標準。
最近的批評來自號稱最支持台灣的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就認為,台灣成功的防疫故事,也掩蓋了缺點,其中包括航空公司機組員只需3天居家檢疫、疫苗採購不足,以及認為沒必要注意其他國家抗疫措施的自滿感。文章更認為台灣當局,低估了新型變種病毒的傳染性,高於2020年的其他變種病毒,仍一直原地踏步,沿用2020年的方法,對抗今年的疫情。
疫苗不足引發在野黨和民間團體抗議。
這幾天,當局拿美國和日本捐贈疫苗大做文章,推出所謂大規模接種計劃,手機和電腦預約app等,看似全民馬上就可以施打疫苗,企圖掩蓋疫苗不足事實。然而事實就是疫苗遠遠不夠用,預約看得到吃不到,套用台灣式口語,只是用來約心酸的而已。
台灣每逢選舉都會出現「用腳投票」這個名詞,民眾的腳是最誠實的,現在則用腳逃去美國,表現出對當局的觀感!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