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7
台灣留學熱潮默默升溫
上週談到港人移民台灣人數,其實不如傳媒渲染的多,然而真正存在的是港澳學生到台灣升學的熱潮。這個趨勢近幾年默默發展,而且從十年前以澳門學生為主,如今已經演變為香港學生佔過半數。
三、四十年前,香港因為只有港大和中大兩個主要升學渠道,加上台灣學費便宜,又祭出眾多優惠政策,吸引包括筆者在內的大批港生(台灣稱我們為香港僑生)到台灣讀大學。
當年國民黨政府認為,僑生來到台灣讀書,自然就會比較了解和親近台灣,將來不管回到家鄉或到其他地方,都會成為有助台灣的力量。但自從李登輝執政後,採取排外政策,觀念變成僑生分搶了台灣學生的資源。政府開始限制畢業港澳學生繼續留在台灣的渠道,這段期間,中國大陸便漸漸取代了台灣。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很低調的對港澳學生做了不少開放措施,敏感的察覺到轉變氣息的港澳學生家長,又開始幫子女選擇台灣。2008年只有827人名香港人到台灣升學,2014學年度增加到2618人。報名人數近兩年也不斷增加,去年報名四年制大學3130人,今年上升到4142人。
和筆者留學年代明顯不同,當年大家都選擇四年制大學,像是: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等名校或者念醫學系,但時至今日,從香港來就讀科技大學的人數反而明顯增加。
科技大學強調教出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材而不是準「學者」。
起初接觸到這項訊息時,我以為是台灣當局小氣,只給港澳學生傳統觀念中屬於次一等的科技大學,但最近有機會實際參觀幾所著名科大後,才知道他們入學要求分數不低,而且表現優異,馬上承認是自己想法跟不上時代脈動。
這些科技大學的校長都有句類似的口頭禪:「我們不是訓練諾貝爾獎得主,而是訓練一畢業就能就業的學生」,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查證近年相關調查,優秀科大的就業率遠超過一般大學,像是雲林科技大學的畢業生非常搶手,畢業後半年就業率高達8成多。另一份企業最愛前10大名校調查中,第一名竟然台灣科技大學,第二名才是台灣大學。而真正的重點是,科技大學畢業生有一技傍身,企業愛用,起薪也高。太陽花學運時,很多學生抗議畢業沒出路,就算找到工作也只有22k(二萬二千元新台幣月薪),殊不知大部份知名科技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就有35k到45k。
創業教學是科技大學的重點課程。
科技大學的課程看起來雖然和一般大學差不多,但教學精神卻多了企業界的參與和感受,也就是聘請不少企業家來授課,從中改變教學內容,教出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材,而不是一般四年制大學教出來的準「學者」。
另一個不同是科大很鼓勵學生創作作品參展,累積自己資源創業。如果得獎,學校還會幫忙申請政府補助,邀請創投公司幫學生上課教導如何創業。在這股風潮下,很多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產品,不少是台灣的科技大學發明的。
龍華科技大學在發明展得獎的手機自拍棒。
像是到風景區幾乎人手一根的手機自拍棒,就是龍華科技大學2013年獲得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銀牌的作品,並申請到專利。
又例如新手父母面對嬰兒哭鬧往往手忙腳亂,束手無策,雲林科技大學最近成功研發一款「嬰語翻譯app」,只要把手機放在嬰兒旁,短短10秒就可以準確辨別小寶寶的情緒:是想睡覺、肚子餓、要換尿布,還是感覺疼痛,相當神奇。另一個得獎發明,是只要靠近門就會變透明的冰箱,想要查看冰箱裏有哪些東西,不用每次打開門探頭探腦,浪費電力。
「嬰語翻譯app」10秒鐘就知道嬰兒哭鬧原因。
遊客到台灣喜歡買的文創產品,無論是本身或是包裝,很多都是這些科大學生的傑作。
遊客購買的文創產品不少出自科技學學生的創意。
相較筆者當年,只有參加海外聯合招生考試才能到台灣就讀大學,現在渠道增加不少,包括:個人申請、聯合分發、各校自行招生和僑大先修部之外,還有專門給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學生的二年制學士(簡稱二技)。從七月開始,台灣更開放每年二千名畢業僑外生,留在當地就業。
如果有意到台灣升學,可以衡量本身的專長和興趣,把有四年制和二技的科技大學也列入考慮。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