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2-07

從「氣球風波」看實力決定地位



  美國空軍用導彈打擊中國民用無人飛艇令其墜海,中國批評美國濫用武力,反應過度,並向美方提出強烈抗議,這起「氣球風波」引起全球關注。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中美之間發生過兩起重大衝突事件,對兩國關係造成了嚴重後果。一是1999年美軍轟炸機「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二是2001年中美兩軍在中國南海上空發生「撞機事件」。這兩個事件對中美雙邊關係的破壞力遠遠大過「氣球風波」,因此下一步要看美方是否會節外生枝,利用打撈上來的碎片再做文章,否則「氣球風波」可以告一段落。 

 

(美聯社)

 
美方過度反應,源於內政需要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在1月28日就確認中國氣球從阿拉斯加進入了美國領空,但沒有對其採取任何行動,也未對外公布相關信息,任由氣球隨風飄。直到氣球經加拿大飄到美國本土蒙大拿州上空,當地人拍照並在媒體發表之後,拜登政府才公開信息。其實美軍早已認定氣球對美國沒有構成威脅,因為空軍罕有地出動至少兩架「冷戰」時期非常出名的U2高空偵察機,在氣球飄過美加兩國上空時做長時間跟蹤,收集氣球的各種資料。
 
  但是,華盛頓政客普遍視中國為敵,拜登總統此時需要表現態度強硬,因此他在高層會議上要求將氣球擊落。軍方擔心這可能給當地民眾帶來危險,提出等它飄至海上再動手,這樣還有可能更好地保存氣球攜帶的動力裝置、通訊設備和觀測儀器,供美軍分析之用。於是在2月4日下午(美國時間),當氣球已飄離美國本土到了海上,五角大樓才動用F22戰鬥機發射導彈將其擊落,並部署海軍船隻在附近打撈殘骸。
 
  「氣球風波」顯示出美國政府內部的決策思路,最初不想讓事件影響國務卿布林肯原定於本周進行的訪華之行,但因為氣球飄過的蒙大拿州有美軍洲際彈道導彈基地,因此為避免「政治不正確」,主動宣布「中國氣球侵犯美國領空,蒐集美國軍事情報」,明知中國軍事衛星隨時都可能在監控這一地區,無需用這樣的「低科技手段」。隨後布林肯又宣布推遲訪華,以表示美方對中方「挑釁」的憤慨,完全是為了政治需要的「演戲」。
 
著眼明年大選,拜登立場搖擺
 
  在美軍打下氣球那天,拜登一下飛機就迫不及待地告訴記者,「我星期三聽完匯報就下令把它打下來,五角大樓認為要考慮地面上人員的安全,所以選定在海上,12海里之內把它打下來」。這樣主動出擊是想堵住共和黨人的嘴,顯示自己「英明果斷」,但卻沒能達到效果,第二天仍有多位共和黨籍議員在電視節目中痛批拜登不夠果斷,質問總統為何不在阿拉斯加就將氣球打下來,任由氣球飄過大半個美國?
 
  「氣球風波」顯示,政壇的反華情緒令白宮在制定和執行對華政策時不能完全掌握主動,民主黨政府為避免被共和黨人抨擊而不得不做出過度反應,這令中美關係難以企穩。拜登著眼於明年的總統大選,為了連任他不願在對華關係上消耗政治資本,因此要扭轉「一浪低過一浪」的中美關係走勢非常困難,他的承諾不一定能兌現,政策走向有可能因選舉政治的需要而出現逆轉。溫故知新,1995年,想競選連任的克林頓總統不願為維護中美關係犧牲政治資本,在國會的壓力下,違背對中國領導人的承諾,批准了台灣領導人李登輝訪問康奈爾大學,導致中美關係嚴重倒退。當時的情況與今天有相似之處,歷史的經驗不應忘記。
 
中方反應克制,實乃出於無奈
 
  反觀中方表態,外交部和國防部都對事件做出了比較克制的回應,這是因為「氣球風波」起因源於中國失去對飛艇的控制力,讓美國反華勢力有機可乘,這是一個「公關災難」。中方理性沉著,格外注意在回應時的措辭,主要是想避免外界繼續炒作。另一方面,中方的溫和表態也是出於無奈,按照外交部2月3日的正式解釋,「該飛艇來自中國,屬民用性質,用於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
 
  這段話說出了幾個關鍵點,第一,這不是軍事用途的間諜飛艇;第二,外力令操控飛艇的人無法控制其飛行路線,否則可能不會讓它誤入美國;第三,雖為無意之舉,但客觀上已經進入美國領空,中方對此表示遺憾。最後這一點在外交語言中有「不好意思」的含義,西方媒體做了突出報導,認為這樣的口氣比較少見。雖然「中方將繼續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但美方沒有見好就收,反而將飛艇擊落,這顯然是反應過度,中方對美方的抗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國際關係博弈,實力決定地位
 
  「氣球風波」讓很多人不解。有能力把宇航員送上太空,為甚麼還不能控制一個氣球?問題出在哪裏?如果知道氣球已經偏離軌道,最終無法收回,能否用氣球上的某種裝置使其自毀以避免因「侵犯他國領空」而引發外交風波?外交部和國防部是否掌握有多少此類氣球仍在空中?近日有媒體報導,在拉丁美洲也發現一個類似的氣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昨天(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此予以證實。她說,「關於你提到的拉丁美洲上空的氣球,經了解核實,有關無人飛艇來自中國,屬民用性質,用於飛行試驗。受氣候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這一飛艇嚴重偏離了預定路線,誤入拉美和加勒比上空」。
 
  面對實事求是的回答,外國記者繼續追問,「你提到誤入美國和拉美上空的氣球都是意外偏離路線。請問中方為何很難控制自己的氣象氣球?是否打算採取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如果美方沒有擊落的話,中方原本期待氣球飛往哪裏?是墜入大海?還是降落到中國船隻上?還是飛回中國?」。外國記者的提問有些屬於合情合理,有些似乎是綿裏藏針的挑釁,「中方對氣球缺乏全面系統的追踪能力,只能依靠其他國家通報中國氣球進入他國領空,中方對此是否感到擔心?」
 
  「氣球風波」未必會對中美關係產生重大影響,布林肯訪華可能稍後成行。但即將展開的總統選戰會進一步限制拜登政府在調整對華政策方面的空間。對中國而言,在美國大選之前,無需期待中美關係有明顯改善,如能做到減緩中美脫勾就算不錯了。在國際關係中,各種博弈都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即實力決定地位,因此目前主動權還是在美國那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氣球風波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