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7
中國的能源危機
俄烏戰爭爆發後,一下子全球多個國家都似陷入了一場嚴重的能源危機。北約曾說要制裁俄羅斯,不買北溪2號供應的俄羅斯天然氣,但俄反制,連北溪1號也順帶停供一段時間,近日北溪2號又被炸損,修復需時,進行爆炸者最大嫌疑是美國。這個冬天,不但德國人民難捱寒冷,整個歐盟都甚有可能因能源價格上升而陷入經濟大衰退。
能源價格上升帶來的殺傷力是無遠弗屆的,脫離了歐盟的英國一樣要叫苦連天,英國政府若要靠補貼來穩定能源價格,需支出千億英鎊,比其政府在新冠疫情上的開支更大。英國政府控制不了開支,又一度說要減稅,全球擔憂英國出現危機,各地股市崩盤,香港也被波及,可見能源危機不爆發則已,一爆發後果很嚴重。
中國有無能源危機?有的,且去年今年都有,不但對經濟有負面影響,且可能引致未來能源及環保政策的調整。不過,中國能源危機與俄烏戰爭關係並不密切。
(CNS資料圖片)
電廠怕虧本減產停產
去年我到大灣區遊歷,慕名而到順德樂從鎮的傢俬城參觀,見到其規模大得驚人,走兩天也走不完。問及不少店主傢俬的行情,多次被告知要等很久才會有貨,原因是不少工廠停了電,要等有電時才能生產。停電當然不會只影響傢俬工廠,很多工廠都要停產,當然會拖累經濟,若無能源危機,去年疫後的經濟復甦會更加強勁。
要了解去年的多次停電及電力配給,我們先要明白中國對碳排放的政策。過去8、9年間,中國的空氣質素大幅改善,最重要的因素應是煤炭的使用被控制著。據「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2020年中國能源供應中,59.2%來自煤炭,大部分電力也是靠煤炭產生。但在過去的8、9年,中國一直努力減少對煤炭的倚賴,其產量不再像過去般年年大幅增長。中國對氣候的高度關注,也反映在2020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的發言中,當時習宣布中國計劃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即碳排放從此以後便會持續減少),及2060年做到「碳中和」(即淨零排放,排出的二氧化碳可全被樹木等吸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監測,中國的減排計劃非常進取,大有可能在限期前達到目標。
我們知道,2021年中國經濟有不錯的復甦,能源的需求自然會強勁。在此期間,政府不會喜歡能源價格節節上升。但這卻是違反了市場規律,能源需求增加,價格卻被控制著動彈不得,煤炭價格卻在上升,這意味著產電成本愈來愈高,電力公司產電愈多,虧本便愈嚴重,惟有用發電機要維修等等藉口減產停產,產電量自然應付不了市場需求。
可再生能源供應不穩
2022年情況又有不同,7、8月間天氣炎熱不已,很多地區長時間地氣溫在40度以上,冷氣機當然要開個不停,我曾身歷其境,若沒有冷氣,會苦不堪言。光是7月份,家用電力消費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8%。更有甚者,神州大地大旱,江河斷流,湖泊見底,水力發電怎生得了?四川這個工業生產重鎮8成電力來自水力發電,經濟無可避免大受影響。
上述情況對中國的能源及氣候政策有何影響?管制電費的錯誤不難糾正,但能源供應不穩定及不足卻不易應付。按照國際能源機構的推算,中國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佔總能源的比重是12.2%,這包括了水力、風力、太陽能、生物能源等多種來源。到了2030年或更早,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可達18.5%,在2060年或以前,更可升至58.9%,到時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的能源比重,只會是總能源的26%,碳排放大幅減少,可達碳中和。此等推算並未有把時不時會出現的極端天氣或戰爭等因素考慮在內,倘若某年水流不足或不太刮風,又或天陰時間長,太陽板沒多少陽光吸收,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又產能不足,中國的整個工業產值豈不大受影響?
要應付此問題,除了科技上找尋新的節能方法外,還需增加煤炭發電機及爭取石油及天然氣進口可靠性。在十三.五規劃中,本來煤炭火力發電量被設了上限,規定在11,000億瓦以下,但現時已達10,740億瓦,而且還有1,500億瓦的新設施已被批准建造。由此看來,十三.五設定的上限已名存實亡。
這是否意味著能源安全與綠色能源之間的平衡點應有所調整?我認為有需要,但要分短綫與長綫。短綫而言,火力發電的產能還應再擴充,否則在可再生能源尚跟不上的階段,中國便不時要停電停產,缺乏能源安全性。但這跟大力加快風力、太陽能、水力甚至是核能的發展並不矛盾。可再生能源發展得更成熟,中國才更能應付因氣候變化或地緣政治帶來的能源不穩定性。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