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洪門宴與抗疫
洪門宴有人認為是大件事,也有人相信是小事。姑不論事件影響多大,把不同人等的責任釐清,還各人一個公道,才可使社會較為和諧,我們也可從此檢討抗疫的策略如何可改進。
我認識洪為民,但不熟,他是我臉書上的朋友,也曾在有關前海的論壇上碰過面。有份參加洪門宴的官員及大部分立法會新晉議員,我並無私交,科技大學有兩位副校長在壽宴中短暫逗留,他們是舊同事,我當然認識。說了這麼一大堆,是要講清楚我可用旁觀者角度看此事。
(資料圖片)
主人家非政圈名流
先搞清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些我不知道的,也曾問過一些有在壽宴出現的立法會議員。
據我所知,洪是IT人出身,是人大代表、香港選委,職務是前海香港聯絡官,難以說他是商界,官商勾結用詞不當。他也算不上是政圈的名流大人物,官員議員毋須跑去奉承,但他熟悉與前海有關的人脈,香港政商界日漸認識前海的重要性,與他保持關係,當他是盲公竹,則十分合理。
晚宴是自助餐,看其格局,是私人宴會,不是公費的,宴會也難以歸類為可吸引為食之人的豪門夜宴。宴會在1月3日,但邀請在一個多月前已發出,發請柬時香港尚未感覺到Omicron的重大威脅。1月3日當天,是立法會的宣誓日,對新晉議員來說,這是人生新一頁的開始,晚上利用個機會敘一敘,人之常情,況且洪是選委,赴宴的議員,有17人是選委界別的,也許他們的出現,有謝票的含義。
官員不知特首勸喻
林鄭說在1月3日當天,她曾勸喻過官員(我相信是司局長級官員)不要參加人多的宴會,有去赴宴的官員,絕大部分應不知她有此勸喻。在1月5日,政府才公布一系列更多限制的抗疫政策,1月3日赴宴,並無違反任何指引。若說他們敏感度不足,倒不如說具體抗疫的負責人更遲鈍,大家按著指引行事,若1月3日赴宴有問題,為何不及早警告?
綜上所述,我看不到赴宴的賓客有何過失,尤其是那些職務上與前海有關的人,跑到那裏禮貌上打個招呼,因另有要事要辦,或是見到人太多,勢色不對,急急離去的,更是何罪之有?社會中素有一些反精英的民粹主義情緒,政府或傳媒若迎合此等情緒,把赴宴者都當賊辦,則是使人失望的。
有沒有人要負起一點責任?是要負的,但也不應是人頭落地的事。據說赴宴者可能有200多人,遠遠超過該D級餐廳的容量。也許主人家是一早廣發請柬,邀約的人甚多,他可能以為不會這麼多人來,來到的也不會留下吃完再走。人算不如天算,元旦過後不少人或仍有holiday mood,賓客人數便多於預期了。當然,這只是猜測,若主人家是故意逼爆現場的,他的責任便更大一點。
網上流傳的照片中有一張是主人家不戴口罩全情投入唱歌的,背景中也有些人不戴口罩。這照片所記錄的,確是不當行為。在沒有保護設施下,為何敢除下口罩唱歌?我查問過一位赴宴者,此照片的背景確是現場,這責任推不掉。
餐廳也有責任。它有無堅持賓客都照過「安心出行」後才放行?有沒有計算著入場人數?若無,應該受罰,以儆戒其他食肆。
政府推動打針不力
在此事中,我們也可看到,香港人是社交動物,而且頗為為食,有東西吃的聚會,頗能吸引人參加。此種文化或是源於香港家居面積細小,大家不慣在家中宴客,要與朋友相聚,大多會找間食肆。這本來不利抗疫,但其實也可把它化為積極因素。近日政府宣布了新政策,在2月24日若無證據打過一針,便不許到食肆進食。這招是有些效果的,排隊去打針的人應聲猛增。
此點在經濟學中大有講究,人口中有一部分人賭性十足,他們不怕風險,若不打針,有低概率會中招甚至死亡,這些人心存僥倖,他們不會理會低概率的死亡,所以不去打針。但現在若不打針,有極高或甚至百分百的概率不能去飲茶,這還了得?所以他們趕緊排隊打針。
打針及檢驗都是重要的抗疫工具,前者尤其重要。政府的決策人便是不懂經濟、不懂提供誘因激勵市民打針,寄望於他們以生命為重,只能說服一部分人,不是全部。政策上多加誘因,例如不打針便不能領取5,000元,將來不打第2針便不能飲茶等等,每一招都可針對不同人等,若仍不夠,大可強制。現在打針情況雖好轉,但每天打針人數也只是4萬左右,打首針的不足2萬,依然遠遠不夠。若還不能加強激勵或強制,疫情還是會沒完沒了。人人都打了針,社交活動可放寬。政府不敢作為,才應為疫情負起最大責任。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