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8-12-28

哪些美國人有替中國說話?

  日前與一些傳媒人飯敘,當時《南華早報》老總譚衞兒剛從美國華盛頓回港,據她所說,華府那邊對中國的態度並不友善,氣氛不好,很難找到替中國說話的人。

 

  譚衞兒此說應十分準確,我過去在不同的來源亦多次聽到相近的看法。其實美國國內抨擊中國的言論,由來已久,只是於今尤烈而已。為何有此現象?

 

美商人想賺錢又想保留技術

 

  美國一般民眾對中國的了解素來膚淺,據我長期觀察,普通的美國人對中國的認識,遠不及中國人對美國的熟悉,儘管這也是很不全面的。

 

  過去二、三十年,美國一般的受薪階層,實質收入上升甚少,有些人甚至倒退了,現在特朗普突然跑出來說,他找到原因了,是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諉過於人本是人性弱點,美國人民當然容易受惑,在民粹主義排外、反精英的氛圍下,不少人都會中招被騙。

 

  中國本來寄望於美國商人,他們在中國賺了大錢,不是會說好話嗎?這倒未必。

 

  中國的國策是以市場換技術,我有龐大市場供你賺錢,你來投資可以,但要轉移一些技術過來作為交換,世貿組織也容許這做法。

 

  雖然商人以追求更大利潤為天職,但他們當然希望既得到市場,又能維持技術壟斷,所以特朗普政府要求中國停止技術轉移的政策,商人會心中喜悅;至於知識分子,反華聲音部分來自他們的民族主義,但可能也源自恐懼。

 

  害怕甚麼?美國人一直認為自己的政經制度天下無雙,但現實是採取另一制度的中國,過去40年表現亮麗,國力大有超越美國之勢,哪能不驚?

 

美國國民對華崛起恐懼而排斥

 

  但若要說美國人全都看不通形勢,也是不對。美國真正精英中的精英,除了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特朗普外,也有好些為中國辯護的聲音。只舉幾個例子。

 

  此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鼎鼎有名的薩克斯(Jeffery Sachs)教授對美國指使加拿大拘禁孟晚舟便發表了長文及接受訪問,力陳美國政府絕非維護國際法治,而是害怕華為太厲害而已,做法極為不當。兩周前我在北京大學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應邀而來的2007年經濟諾獎得主麥爾遜(Rogen MYERSON)忍不住在演講主題以外加上一大段說話,直言在中國強烈地感到自己是美國人,但對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感到十分難過(very much saddened),相信其結果一定是事與願違。

 

  今屆的經濟諾獎得主羅默(Paul Romer),我在本欄曾介紹過他的貢獻,他在12月領獎當日早上與第三任妻子舉行婚禮。其後他應記者訪問,雖不明言,但卻是明顯的批評美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由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他首先指出,若說是竊取別人技術,美國自己便一早已開先河。他說的先例可能是指19世紀時英國是科技最領先的國家,美國人抄襲英國是毫不遲疑的。

 

學術界精英對特朗普感失望

 

  其實美國抄襲英國科技最有名的例子是更早時期的斯萊特(Samuel Slater),此君被杰克遜總統稱為「美國工業革命之父」,但英國人卻視之為「英奸」,他英國出生,14歲時開始在英國的紡織廠當學徒,憑其驚人記憶,把當時被當作國防機密的紡織機技術默記於心,1789年21歲時跑到美國,助其建立了紡織業。

 

  羅默一貫的理論是新的意念或技術愈多人分享愈好,人類的進步會最快,他這觀點與他1988年在我有份參與組織的一個會議中首先宣讀,後來憑此得諾獎的一整套理論,一脈相承。不過,現在中美的技術或意念交流很可能會各行其事,這對人類的進步會造成重要的負面影響,近日世界股市都有下行壓力,部分原因或與此有關。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美國 #抄襲 #斯萊特 #中國 #中美貿戰 #貿易戰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