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3-04-10

中港之間的信任與談判實力

  2017年特首普選,泛民說要有「真普選」,反對預先篩選,中央政府卻認為《基本法》已言明它有委任權,而委任權意味着它有權不做「橡皮圖章」,不是愛港愛國及對抗中央的,它不會接受。有此矛盾,要避免僵持,港人有必要思索我們要求甚麼?甚麼可行?甚麼不可行?如何才能為港人爭取最大利益?

 

特首可痛罵共產黨?

 

  一位泛民領袖人物在一英文的電視訪問中說,民主派不是要特首對抗中央,但是特首有權利在中央領導人面前要求他們放棄一黨專政!

 

  這是很孩子氣的訴求。在泛民眼中,中央政府的形象不外乎以下二者,或二者之間的任何一點:一是中央政府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專制組織;二是嚴父威權主義(paternalistic authoritarianism)的政治實體。若是專制組織,你要它委任一個有權叫自己下台的人當地方官員,豈非使人笑掉大牙?若是嚴父威權組織,它會把你看成是無知小兒,提出上述要求就如邀請它摑你一巴掌。部分泛民的幼稚病使人驚訝。從鄧小平開始,中央政府過去多次表明,在港痛罵共產黨是可以的,過去十多年港人的確有此自由,但行政長官不行。這正如美國人可公開大罵總統,但後者委任的內閣官員,卻無此自由,除非他想被炒。喬曉陽公開設下底線,正是管理預期的策略。

 

  有人以為「佔領中環」的運動威力大如核彈,可以迫使中央就範。在公司收購合併理論中,的確有用「毒丸」策略去阻止敵意收購。反對收購的人可以擺明車馬,你一收購我們便要破壞公司,吞下毒丸,死給你看,收購者權衡利益或許會打退堂鼓。但此策顯然不適用,從中央角度看來,「收購合併」早已完成,特首委任權若成橡皮圖章,等於失去對香港主權,情況更壞,所以不能讓步。

 

  有說「佔領中環」運動就算難以成功,起碼也可用作討價還價籌碼,在別的項目上得到更多對港有利的承諾。這是對國情無知的一種幻想,若要有效,必須令對手處於弱勢才可能。1990年香港的GDP是中國的25%,去年已跌至3.1%,若把物價差別也計算在內,香港GDP已不足中國的2%。內地精英不見得都熟悉這些數字,但數字所代表的現實早已起到作用。我在內地與各種人物交流意見的經歷不知凡幾,早已感到香港地位已跌至四腳朝天。在經濟、教育、電影等等項目上香港仍稍有地位,例如無線的劇集在內地便頗有粉絲,但在政治問題上,內地人只是把香港看成是邊陲小鎮。在撰寫《基本法》期間,中央在一些權力問題上也是寸步不讓,何況現在香港是弱勢?

 

  中央對港的判斷也許如此:「大部分港人愛國愛港,但反對勢力也十分猖獗。」此類判斷不見得準確,但中央必定預留足夠的安全系數,才敢在港搞完全公開的特首選舉。它愈不放心,便愈不會有所謂的「真普選」。

 

香港現在需要降溫

 

  一套多年前的電影叫《驚天十三日》,講述60年代初,美蘇在古巴的核彈危機。當年此事的確十分危險,隨時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雙方都極力克制並力圖解讀對手任何微小動作的意義。在劍拔弩張的條件下,一個誤判,隨時可帶來核戰。今天香港的情況也已經有點劍拔弩張,此種情況可以非常敏感。例如,揮動龍獅旗在港人看來,可能只是少不更事的一些小朋友作為,但中央卻可能問,為何如此大逆不道的動作香港的媒體還似乎認可?那只會火上加油,使中央更相信「真普選」並非時機。一些小朋友跑到街上示威,絕不會改變中央的決定。

 

  香港現在需要的是降溫。中央在港過去推動溫和政策,當年姜恩柱時期的中聯辦幾乎隱形,但得不到中央希望的效果。現在強硬路線已抬頭,雙方更缺乏信任。沒有信任的基礎,誤判對方意圖的機會容易出現。港人早應出來搞降溫,中央也宜對事態更小心研判。「佔領中環」與此背道而馳。

 

  港人要爭取更多對己有利的政策,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除了要小心言行,避免發放錯誤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增強本身的實力,在談判中才有可為。香港的GDP跑得愈來愈慢,已是回天乏術的現實,但香港仍有機會發展出多項不可取代的,對中國經濟有極大貢獻的行業,金融業正是其中一個。

 

  港人把思維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既有利於本身及內地的經濟利益,亦可強化香港在政治上討價還價的能力,這才是智者之選。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