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保障私隱新政策!「物列陣」收集數據講互信
社交媒體Facebook年初被揭露有大數據公司在未經授權下收集其網站五千萬用戶的個人資料。事件曝光後,Facebook惹來全球非議,股價迅即下滑,連帶其他社交媒體的股價同樣受壓。《紐約時報》形容此為社交媒體有史以來最大宗的數據泄漏案,再次喚起全球關注網絡私隱問題。
如何保障網絡私隱一直都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最近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正式生效,可為個人私隱和安全建立一套新標準。
這個法規適用於歐盟所有國家、公司和公民,保護的個人資料包括電話號碼、地址、指紋、臉部辨識、電子郵箱和內容,就連IP位置、流動裝置ID及社交網絡活動紀錄等,都涵蓋其中。英國同時也訂下類似新例,跟GDPR一樣,授權用戶可以免費取得被收集的個人資料,並可要求刪除或轉移到其他機構。
歐盟嚴法被指增成本礙創科
GDPR之所以被喻為「史上最嚴資料保護令」,因為罰則甚重,違規者罰款可達2,000萬歐羅(約1.93億港元)或全球一年營業額的4% (取其較高罰則)。
由於罰則嚴苛,各公私營機構在處理客戶私人資訊均加倍留神,以防違法,增加企業成本,尤其日常處理和保存客戶數據較多的金融業。據國際隱私專業人士協會(IAPP)和安永編制的估計,財富500強的成員將花費78億美元,約每一成員支付1600萬美元,以避免違反新例。
同時,有人認為這些嚴刑峻法有礙創科發展,因為創科範疇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都需要大量數據,才能運作分析,新法規只會綁手綁腳,增加了數據應用的限制。
然而,創新科技的目標,就是要促進以人為本的社會,新法例保障了大眾市民,增加大家使用網絡的信心,這才是最長遠有利創科發展的方向。
收集數據需重私隱
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前表示,未來5年會投放15億歐羅(約137億港元),以助法國全速發展人工智能(AI),爭取領先地位。但他承認人工智能牽涉數據私隱,所以成敗全繫於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既要收集數據,又要保障私隱,彼此互信便成為關鍵。美國大城市芝加哥大學發起,於今年底在芝加哥市內安裝500個名為「物列陣」(Array of Things)的感應裝置,收集城市實時環境數據,包括空氣質素、噪音、交通和行人流量等。
這計劃引起私隱的關注,為釋除疑慮,在了解道路交匯處的汽車、單車和行人互動情況時,大學放棄攝錄機,改以攝影機紀錄每秒一兩張的靜止影像,鏡頭更刻意不太精細,確保研究員不能獲取資訊如車牌號碼或人面樣貌等,以保障市民的私隱。
透明度能促進互信
其實提高透明度也是促進互信的基礎。為邁向智慧城市作好準備,政府在四區推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這計劃也會收集不少城市數據,如空氣污染、人車流量等,如果政府能重視透明度,與公眾共享和民生有關的數據,既能增強市民信心,更有助激發民間創意,為創科帶來契機,相信在大眾互信的前題之下,香港在創科發展上更可昂首闊步,邁進新領域。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