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
Intel帝國殞落!昔日半導體龍頭為何跌落神壇?細數英特爾如何兩度錯失AI發展良機!
以往,家家戶戶的電腦都貼上「Intel Inside」標籤,大企業內的伺服器更一律使用Intel處理器,讓英特爾(Intel)穩坐半導體龍頭寶座。如今,這個一代霸主逐漸失去領先地位,近日更負面消息不斷:業績見紅、大舉裁員、暫停派息、新產品有缺憾、遭股東集體控告等,令股價崩跌逾6成。有分析師認為,該公司未來營運壟罩陰霾,陷入「存亡危機」。為甚麼Intel會落入如斯困境?日後是否仍有扭轉頹勢的機會呢?
Intel、AMD市場份額此消彼長
過去50年,Intel是PC、伺服器處理器(CPU)的市場龍頭,市佔率長期保持在8成以上,讓對手超微(AMD)瞠乎其後。不過,現在形勢正在逐漸逆轉。研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資料顯示,在桌面電腦領域,Intel的市場份額從80.6%下滑至77%,反觀AMD則上升至23%,年增長率達3.6%;在筆記簿型電腦市場,AMD市佔率從16.5%攀升到20.3%;在伺服器板塊,AMD市佔率更從18.6%飇升到24.1%,增長幅度最為顯著。
隨著市場份額的轉移,AMD的獲利已遠超越Intel。2024年8月初,英特爾公布第二季業績,依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季度虧損高達16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遠遜於2023年同期獲利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AMD季度純利則為2.65億美元(約20.67億港元),較2023年同期倍增881%。
AMD賺大錢全靠AI晶片業務
造成這個此消彼長局面的主因之一,正是橫掃全球的生成式AI浪潮。ChatGPT等AI工具運算所需的AI晶片,主要是圖像處理器(GPU);供應商除輝達(NVIDIA)外,就要數到AMD。NVIDIA早於1999年已開始研發GPU,AMD則在2006年收購圖像晶片公司ATi後,投入GPU領域,與前者纏鬥多年;即使現今AI晶片市場由NVIDIA獨佔鰲頭,但AMD也可以沾到一些油水,讓其獲利頗豐。
AMD負責AI晶片業務的「數據中心」部門,近年收入持續增加:從2023年第二季的13.2億美元(約102.96億港元),倍增至2024年第二季的28.3億美元(約220.74億港元),純利更高達7.43億美元(約57.95億港元)。這正是AMD獲利遠勝Intel的重要關鍵。
AMD的AI晶片憑藉性價比取勝,Instinct MI300X大概以每片約10,000美元的價格發售,定價只有NVIDIA H100的四分之一。(圖片來源:AMD官網)
Intel棄用EUV使製程技術落後
貴為半導體老大哥,英特爾的AI晶片發展為何遠遠追不上AMD與NVIDIA?這可能要歸咎於Intel在30年前犯下的策略誤判,導致先進晶片研發上跟對手出現嚴重的技術分水嶺。現時要製造先進製程晶片,必需使用極紫外線(Extreme UltraViolet,EUV)光刻機。這種機器透過高頻光波來打印微米級別的晶片晶體管,能夠製造出尺寸更小、但性能更高的AI晶片。
在EUV研發領域上,Intel原是重要的參與者,光刻機大廠ASML在開發EUV時,英特爾曾提供不少幫助。然而,當年Intel認為,生產先進製程晶片未必需要用到EUV光刻機,於是在製造10奈米晶片時決定採用四重成像技術(Self-Aligned Quad Patterning,SAQP)。至於當時仍是小弟的台積電,則選擇擁抱EUV。
結果,台積電製程技術於2018年首度超越英特爾,隨後雙方差距逐漸拉開;時至今日,業界普遍認為台積電未來3至5年內完全沒有對手,英特爾已難望其項背。2012年,Intel市值規模是台積電的2倍;2024年,英特爾市值只有台積電的15%而已。
台積電將於2025年利用EUV光刻機量產2奈米晶片,製程技術遙遙領先對手。(圖片來源:台積電官網)
放棄投資OpenAI坐失AI機遇
本來,Intel有另一次稱霸 AI 領域的機會,可惜又白白錯過了。2017 至 2018 年間,英特爾曾跟OpenAI討論,以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現金買下後者15%股份;倘若該公司願意以成本價為OpenAI製造晶片,還可以獲得額外15%股份。
當年OpenAI對Intel的投資很感興趣,因為這樣既可以降低對NVIDIA的依賴,又可讓OpenAI架設自家的AI基礎設施。可是,當時英特爾執行長鮑伯.斯旺(Bob Swan)認為,生成式AI難以在短期實現商業化,不能為公司帶來巨大回報,故此決定放棄這項投資。
後來,微軟(Microsoft)慧眼識英雄,2019年果斷投資10億美元給OpenAI,跟著在2021年追加投資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成為後者最大金主。獲得OpenAI技術授權後,微軟推出AI工具Microsoft Copilot,助其登上全球市值排名首位,市值高達3.34兆美元(約26.07兆港元)。至於當初不被英特爾看好的OpenAI,最新估值達800億美元(約6240億港元),已跟Intel的市值大致相當了。
美國政府可能是Intel最後救星
英特爾在AI技術賽道上兩度出現重大誤判,以致在蓬勃發展的AI產業中完全靠邊站;業務虧損擴大,股價暴跌,迫使Intel全球裁員15%、暫停派發股息,但卻惹來股東集體訴訟;加上第13和14代Raptor Lake處理器因電壓不穩而令系統崩潰,嚴重影響銷情。投資機構Bernstein分析師史黛西.拉斯岡(Stacy Rasgon)認為,Intel正面臨「存亡危機」(Existential Crisis)。
Intel股東認為,該公司涉嫌以誤導性聲明誇大晶片業務與製造能力,導致財報疲軟、裁員和暫停派息等問題,已向美國法院提出集體訴訟。(圖片來源:Intel官網)
假如Intel無法自救,最後關頭美國政府很有可能會出手相助。事實上,Intel作為全美最大的晶片生產商,已成為國內半導體供應鏈中大到不能倒的存在。如要重振美國半導體產業,就非要有英特爾的參與不可。不過,Intel卻可能因此而陷入依賴政府補貼而生存的模式,變得缺乏競爭力,最終在商業和技術領域上只會跟對手的差距愈拉愈遠。
延伸閱讀:
【半導體版圖大洗牌】Intel霸權衰落,AMD、Apple背靠台積電強勢崛起!
AI晶片三強激鬥!AMD推出AI加速器、Intel轉向純GPU架構,劍指NVIDIA龍頭地位?
AI PC元年降臨!Intel、AMD搶推NPU處理器,高通轉攻電腦晶片市場,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