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阻住地球轉】政府、老企業、銀行,誰是「數碼轉型3.0」的最大腫瘤?
阻住地球轉的,一般有三類人:第一,是企業裏的「廢中」和「廢老」。第二,是銀行;第三,是政府。
先說企業。全球商業交易,其實有一半還在用傳統的作業模式、用紙和筆、用Excel、用Office;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這班老人家的慣性:「用咗幾十年,你要我改?」
如果要他們改用另一套作業方式,並沒有這麼容易,企業亦沒可能轉移過去,因為轉移需要成本。
第二,就是政府。全球各國的法規都不一樣,美國、英國允許的,不見得其他地方都適用,所以一般互聯網金融、區塊鏈初創,首先兜個彎,去甚麼英屬處女島、開曼群島、歐洲等小國註冊,自己創造另一片天。
和政府傾,主管要飛到當地,和央行、金融管理局等政府部門一個一個敲門,一個一個談,等於每一個國家都要從頭傾起,嘥時間,費功夫;有些國家需要某一種特定執照,要重新申請。金錢的往來,從A銀行去到B銀行都要精心計算,又要結算中心的配合。尤其是大額的跨境支付、電子商務、房地產買賣,政府監管得特別嚴,因為他們都怕洗黑錢。
在美國,搞科技的人才都在矽谷,金融業在紐約,但負責監管的人卻在華盛頓,我們在英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優勢,其實搭地鐵半個鐘,隨時可以找到相關的專業人士。
第三,就是銀行。我以匯款做例子,傳統跨境匯款又貴又慢,費時失事,手續費要幾百元,要等三、五天才能回到,但是運用區塊鏈技術,不但手續費比較便宜,而且一日半日就到,傳統的跨境匯款需要Swift兩地銀行,也需要中介銀行扮演匯款支付的角色,才能夠抵達指定的銀行帳戶,換而言之,跨境匯款通常要過五關。
以前,企業客戶沒有選擇,現在,很多人就提供多幾個選擇給他們,反正「我唔做,大把人去做」。
銀行,其實就是最大的腫瘤,上下幾百年,「好好哋、坐定定」,就會收到各類型的手續費及收入,但互聯網金融及種種技術的革新,令到這個中介這份中間的收入憑空消失。
在過去20年網路發展缺席的香港,不僅政府沒有正確的產業政策,民間企業、廢中廢老也失去了對網路的理解與想像力。所以,在社群與移動所主導的新世界中,香港阻住地球轉的人既不知要往哪裏去,當然也不需思考如何布局未來。
世界變化如此之快,網路與科技快速發展,許多行業都面對市場的巨大變化,昔日熟悉且運作流暢的經營模式,往往短期間就面臨全面反枱的強大壓力,甚至可能一夕間讓企業滅頂。
再看下個十年,我們完全可以預期接下來的挑戰,也就是數碼轉型 3.0,大概無法避免;企業轉型的策略和方法也比過去更為複雜。既存企業如何一邊面對破壞式創新,一邊讓自己更為適應新的市場競爭?
在轉型的過程中,有個問題一直傷透腦筋:「我們到底是該一邊起樓,一邊拆樓,還是乾脆放棄拆樓,直接造一個新城?」
現在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敢說。該起樓還是拆樓,都要!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