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12-23Text: 方思捷

貝聿銘巧妙化解中銀風水漩渦

 

  80年代,貝聿銘接下中國銀行委託,在香港興建一座讓滙豐銀行相形見絀的新中銀大廈。然而中銀的預算只有10億港元,與滙豐的78億元大有差距;再者,中銀的地皮亦不理想,面積小,四周被高架橋包圍,要擊敗對手談何容易?

 

  貝聿銘於是提出向政府換地,由斜坡窄地換到呈平行四邊形的現址,並在地勢較高的一則修建新路,引進人流,為中銀開局。

 

  為節省成本,貝聿銘採用了一種嶄新的建築結構,以四組三稜柱作主要承重點,大幅減少鋼材使用,這樣不但可控制成本,外觀上亦更加創新、劃時代。

 

  不過,中銀大廈破格的外形,卻一度讓它捲入風水漩渦,指它有如尖刀刺天的外觀會影響風水;而大樓正面交疊的「X」型加固結構,亦被指不吉利,會招至厄運。1986年大樓動工期間,時任港督尤德訪京途中心臟病發猝死,以及1987年股災,讓大樓不祥之說更甚囂塵上。

 

  為回應社會憂慮,貝聿銘決定把「X」的橫向結構桁架隱藏,變成一串相互交叉的菱形寶石;同時把尖刀外觀比喻作節節向上的竹子,寓意希望和生機。

 

  1990年中銀大廈開幕,成為太平下山最搶眼的風光。儘管中銀的尖刀之說,未因為貝聿銘的改動而消失,後來滙豐在頂層裝置兩台擦窗機器,更被說成是抵禦利刃的大炮。或許正是這些風水傳閒,讓中銀添上一點浪漫和神秘色彩、更添無比魅力和吸引力吧!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記得讚好《時空筆記》facebook專頁,緊貼最新動態。網址:https://bit.ly/2XK6Mzc

 

80年代興建中的中銀大廈,當時中環天星碼頭仍未搬遷。

(圖片來源:LERA Consulting Structural Engineers官網) 

80年代中銀大廈的興建情況。

(圖片來源:LERA Consulting Structural Engineers官網)

#時空筆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時空筆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