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5
政改方案 巧婦難為無米炊
特區政府就普選行政長官公眾諮詢之報告及方案終於出台了。對香港人來說,方案毫無驚喜。毫無驚喜除了是因為內容早已被傳媒全面披露,亦與眾人期望落差太大有關。難怪宣佈方案當日,部分傳媒焦點反而落在泛民的應對行動上。
從特區政府、甚或中央政府的角度而言,可能他們認為最終提出來的方案已算是相當寬鬆。他們會說「入閘」門檻比過往提名門檻為低,方案容許5至10名準候選人接受提名委員會的評估和考慮,提名委員也可投暗票支持2至「入閘」人數的準候選人,藉以確保每一位準候選人理論上也有「機會」獲最終提名等等。但凡此種種,對泛民主派來說,是完全起不了作用。
這是因為關鍵問題完全不在於831方案的細節,而是831方案本身要求過半數「出閘」門檻,左看右看也是一個具篩選的方案。更重要的是,中央與泛民完全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信任。有多少人能「入閘」,根本不是重點。從提委會的超保守設計來看,泛民相信無論有多少民主派人士可「入閘」,他們的「出閘」機會亦等於零。
泛民主派更不相信「袋住先」背後的無形承諾。也許這是口號本身的問題,但「袋住先」代表著袋了以後會有其他東西入袋。泛民不斷問這會是甚麼?得來的答案卻是:這便是終極普選了!
這一點在諮詢報告中第3點51段已說得再清楚不過:「在2017年行政長官實行由全港合資格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普選產生後,即已實現《基本法》第45條規定有關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假若中央與泛民存有互信基礎,這一段也難以說服民主派「袋住先」會有較好的民主前景,更何況這信任基礎根本毫不存在!
最令人失望的,是假如政改失敗的關鍵問題在於缺乏互信,那麼特區政府和泛民有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謀求出路?答案是:沒有!特區政府和泛民均希望透過民意來決定這場政改之爭。他們的想法都是一樣:民意可能會說服對方,令對方屈服;最低限度,若有相當民意站在自己一邊,最少足以自保,也不用考慮冒政治風險尋找解決方法。
這是一個早已預見的結果。也是為何我認為現在應開始為否決政改方案後作善後工作之原因。否決政改之後,我們還是要繼續爭取真普選;但民主派如何繼續爭取?能否放下成見與中央建立關係?有否足夠氣量以長遠香港民主發展為重?如何說服北京真普選與《基本法》、「一國兩制」是可以共存的?這些問題比今天爭取民意否決方案更為重要。
(編按: 《經濟通》現舉辦有關政改方案的投票,歡迎讀者踴躍表態,立即投票)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