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Text: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水志偉、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周嘉寶
科技人才特快通道 只是向前的第一步
為在創科發展道路上急起直追,近日香港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大幅簡化海內外科技人才入境的手續,將審批時間壓縮到最快兩星期,引起社會熱議。與政府現有的輸入人才計劃(註1)對比,最新推出的特快通道不但加快了審批速度,而且更有針對性地助香港吸納大批創科人才。
但是,全球不少國家都已摩拳擦掌,採取更為進取的入境政策,積極搶奪國際創新科技人才。譬如德國對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審批政策,最快一天內可辦理完成;日本新規定只要符合指定條件,高級人才在日最短住滿一年就可獲得永住資格。然而,人才入境政策只是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千里之行的第一步。重點是香港又能否對國際科技人才有足夠的吸引力呢?事實上,香港欠缺創科的氣氛和人才,面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來港投資的大型科技龍頭企業不足,學生在前景未明的情況下避免創科相關科目,而選擇出路較好的科目例如醫科、法律或商科,結果導致創科人才供應不足,缺乏人才又進一步限制了科技公司在香港投資或落地生根的意欲,形成惡性循環。
要吸引大量科技巨企進駐香港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考慮到香港自身的優勢,一個或可扭轉乾坤的方法就是香港與內地在大灣區發展科技合作。其實,香港創新科技的最大長處便是優秀的大學研究。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只有兩個城市(註2)能在世界前50名頂尖高等學府中佔據四個席位,香港便是其中之一(表一)。當中在電腦科學和化學工程等STEM學科領域香港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毋庸置疑,缺乏科創龍頭企業,製造業式微等因素限制了香港的創科發展。而鄰近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尤其是深圳,正正具備香港所需。深圳擁有大量的科創龍頭企業,騰訊、華為等比比皆是。反而整個廣東省內沒有一間大學能躋身QS世界大學排名前300名,香港正好彌補了此短板。因此,香港和鄰近的廣東省尤其是深圳可以聯手合作,互補不足,互惠雙贏。
更進一步,香港可提供大學科研成果、產品設計、專利保障;內地可負責原型生產製作、批量生產以及籌集資金。兩者配合,必能發揮強大的協同效應。若把創科的餅做大,亦可帶動香港的氛圍,科技龍頭巨企將部分研發設在香港,到時賢才又怎會不接踵而至?在國家「大灣區」戰略下,香港與深圳緊密聯繫,互補互利,定能讓香港創新科技大展拳腳,帶動香港走出創科發展的困局,吸引大批賢才,為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締造社會及經濟效益。
註:
1)「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從取得檔案編號開始計算,整體周期約為1-3個月,最快也需要4星期。而「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整體周期更需時6-12個月。
2)另一個城市是倫敦。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