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取消捐贈登記出現異常 李家超譴責 醫管局:捐贈器官「南下」遠超「北上」
【晴報專訊】跨境器官捐贈,觸發市民疑慮。醫管局代表團赴粵考察後,澄清兩地器官捐贈名冊是獨立運作,強調會先照顧本地需求,無法配對者始會互換資料。日後列作恒常機制後,也不會公開捐贈來源。局方稱,內地年均有1,100個器官因無法配對棄用,日後器官「南下」機會遠高於「北上」。
李錦滔(中)對港人退出中央名冊情況「感到痛心」,左為曾巧峰、右為陳智仁。
特首李家超昨指,捐贈名冊近期出現不尋常取消登記數字,嚴厲譴責故意破壞系統行為,已要求警方調查是否涉違法。
中港正商討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管局代表團上周六赴廣東省國家統籌器官移植中心,了解內地大數據中心運作及移植機制。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顧問醫生陳智仁指,內地每年進行約1.7萬宗移植手術,通過大數據24小時監察,確保器官屬無償自願捐贈,若有器官販賣等不法情況,會上報公安跟進。
內地年均1100器官無法配對
他指,內地捐贈及輪候程序均已電腦化,輪候病人登記後會獲短訊確認,以知悉自己大約排名,中央系統則收集捐贈者年齡、器官缺血時間、驗血等數據,甚至可計算運送時間。而兩地商討中的第二層互助機制,則會在本地無法配對後,共享捐贈者資料,「香港醫護可初步評估數據,合適者才運送,運抵後移植與否,也由前線醫護臨床判斷,不會勉強行事。」
威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顧問醫生李錦滔強調,互助機制恒常化後,中港的器官捐贈名冊仍是獨立運作,不存在中央系統互通資料,雙方無法自行檢視對方捐贈數據。他謂,本港捐贈器官嚴重不足,過去4年所有捐贈的腎臟均「用盡」,日後落實機制後,估計器官「南下」機會遠高於「北上」。
陳智仁補充,內地現年均有1,100個器官無法配對,涉心、肝、肺、腎等,以肝為例,配對失敗多與捐贈者身型、體質或肝功能相關。對港人能否從中受惠,陳指仍待評估器官質量,難作估算,「但多一個器官都好」。他謂,因器官移植有時限,料本港較易與大灣區、華南地區互助。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曾巧峰表示,因為器官捐贈原則是不問身份,故中港建立恒常機制後,也不會特別公布捐贈來源。
激起對政府或內地人不滿 或犯煽動
惟本港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在今年首5月錄2,880個有效取消,創歷年高峰。特首李家超昨轟無登記而取消者「非常可疑」,行徑是破壞整個系統,嚴厲譴責行為恥辱,已促警方調查是否涉違法。
專家指器官捐贈目的是幫助更多病人,冀市民勿受其他因素影響決定。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指,若取消登記為激起對政府或內地人不滿及仇恨,雖未至於觸犯《香港國安法》,惟仍有機會干犯刑事罪行條例的煽動意圖罪,「舉證責任在控方,過去不少人會聲稱不記得,要看法官是否信納。」至於網上促勿登記,視乎是否煽動不同階層互相仇視,不可一概而論。
衞生署表示,正審視中央名冊登記及取消流程,適時優化,巿民亦可提出查閱曾否登記要求;惟近日熱綫已接獲大量查詢,會盡快增資源應付;署方也會配合執法部門的調查。
首季屍肝移植僅8宗 捐贈量令人失望
器官捐贈減少,苦了病人。李錦滔指,對港人退出中央名冊情況「感到痛心」,最近數年,年均僅40至50人捐贈屍腎,但輪候移植病人高達2,433人,情況不理想,「粗略計算病人要等足50年,不少人因等不到離世。」
陳智仁亦指,本港中央名冊登記人數減少,對捐贈量或多或少造成直接影響。單計今年首季,僅有8宗屍肝移植手術,數量「極之低」,坦言捐贈量令人失望。他指,等候換肝者不少是肝衰竭病人,因無其他替代療法,一般要在1周內完成移植,否則危及性命,「可惜由2018年至2022年,全港約70人因等不到合適肝臟而死亡;另有13人因肝癌惡化擴散,無法再進行移植手術。」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