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8-09-17

職場媽媽壓力大 「Me Time」助預防情緒問題

 

  很多媽媽都希望子女成龍,既要子女成績出眾,又想子女多才多藝,一旦表現未乎合預期,往往觸發家長的情緒。精神科專科醫生聶偉表示,媽媽對孩子管教過於嚴厲和緊張,除了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亦有可能是情緒問題影響所致。另外,如果媽媽為在職人士,較容易出現情緒問題,主因是在職媽媽身兼雙重角色,承擔雙倍壓力所致。

 

在職媽媽擔當雙重角色,精神壓力特別大,容易出現抑鬱問題。

 

雙重角色增壓力

 

  近年,有不少媽媽被冠以「怪獸家長」、「直昇機家長」、「虎媽」的稱號,原因是他們的管教模式過分嚴苛。「媽媽著緊子女的學業雖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有過度表現可能是情緒問題的反映。例如終日無緣無故擔心子女成績退步、考不上理想學校、將來缺乏競爭力等等。其實,持續處於擔心的狀態、極端的危機感正是焦慮症的徵狀。」

 

  聶醫生又指,如媽媽是在職人士,出現情緒問題的比率亦會較高,尤其是抑鬱症。「在職媽媽擔當雙重角色,既是經濟支柱,又要照顧家人,精神壓力特別大。加上她們較常被標籤工作投入度不足,往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職場上得到平等待遇,令她們較容易產生抑鬱症。」

 

焦慮症患者急躁易怒,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必定是子女。

 

情緒問題影響家庭工作

 

  無論是患上焦慮症還是抑鬱症的在職媽媽,對於個人、家庭、工作及社交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焦慮症的話,會終日提心吊膽,焦慮和急躁易怒,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必定是家中成員,例如強逼子女上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子女成績稍為失準就動怒等。」至於抑鬱症患者,會無故感到憂傷,對任何事物會喪失興趣,影響家庭和諧外,工作上會因為欠缺動力、集中力及判斷力下降而影響表現,有礙事業發展。

 

  聶醫生又指,情緒病主要成因來自遺傳、生理及環境因素,治療方法可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兩者兼用。「心理治療主要是針對患者的思考模式及行為反應,學習如何管理情緒以及舒緩壓力來源。藥物治療方面,藥物可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使情緒、精神狀態、睡眠質素有改善。在良性循環下,情緒病自然有進一步改善。」

 

媽媽預留「Me Time」做喜歡的事,對紓緩壓力有很大幫助。

 

  最後,聶醫生寄語在職媽媽,雖然家庭事業很重要,但亦應預留「Me Time」給自己。「安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朋友聚會、做運動、上興趣班,讓自己享受個人時間,使生活有滿足感、成功感都是調節情緒的好方法。」

 

精神科專科醫生

聶偉

 

Source: 部份資料由客户提供 (PP-PRQ-HKG-0013)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心靈加油站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