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8-12

【尋找詩和遠方】沒錢還要窮遊?!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因為這兩句潮語,而踏上了尋找遠方的旅程。見到許多內地媒體、甚至香港媒體都有報道,一位28歲的浙江女孩陳夢婷,厭倦了沉悶的辦公室生活,辭掉工作背起行囊,開啟了「在路上」的模式,將不見世界不回頭的豪邁寫在臉上。

 

 

  一年之內她窮遊十四個國家,菲律賓、黎巴嫩、印度等地,一路只遵循梳化(Couchsurfing)的哲學,打工換宿只為深入體驗當地文化。旅程中,她曾被士兵舉槍指着對她逼婚,又曾在印度遇上車禍,腦內出血,須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窮遊聽起來浪漫,但更多時候,層出不窮的險境和旅途艱辛的窘迫正等著你(除了靚女美景,從她的經歷我體會不到一絲世界應該展示出的美好)。

 

 

  見到有不少80後、90後打著「窮遊」的旗號,世界各地去流浪,最津津樂道的,是炫耀自己花了最少的錢走了最遠的路。

 

 

  然後,還有一些所謂的潮流甚或為了朋友間的比拼,旅行一定要買廉航機票、瞓機場,住Airbnb,才謂之體驗到當地民情。(相關文章《女朋友為咗對廉航嘅堅持,同我鬧交》)可是他們卻忽略了,「窮遊」的「窮」是指什麼?

 

  「窮遊」這兩個字眼負載了年輕人太多美妙幻想,有什麼比辭掉工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更能激勵人心?不過,也因為陸續被曝的負面新聞,如女孩獨自去西藏搭順風車被強姦、女文青西藏景點逃票掉入峽谷失蹤……以「辭職」、「搭順風車」、「省錢」、「沙發客」為噱頭的窮遊,開始被打上窮酸、蹭吃蹭喝、佔便宜等負面標籤。

 

  窮遊,不應該窮在金錢上,因為旅行,本質上是建立在時間和金錢之上的休閒方式,從來都不是窮遊式的體驗,而應是追求內心的狀態,以一種謙卑的態度去感受他國文化。

 

  旅行的意義不會因為你花少了錢而增加,當你把心思都在想方設法省錢上,便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感受更該感受的人事風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旅遊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