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
亞運看點在場外
廣州亞運會開幕五天了,大部分的金牌都被中國運動員奪得,眼看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數目就要破百,效率之高,歎為觀止。
早就習慣中國軍團在亞運會上所向披靡,所以這次亞運會,我連一點激動的感覺都沒有,別說看比賽,就連看新聞的欲望也很弱。
其實,我對亞運會的一點點興趣,在看完開幕式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毫無疑問,開幕式的盛大和華麗令世人讚歎,可是,這盛大和華麗的基礎,是車輛單雙號限行的不便,是工業企業停產待工的犧牲,更是1200億的巨額成本。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是浮華多過華麗。還聽聞為了迎接亞運,廣州市民買一把水果刀也要登記姓名,不可思議。
我想說的是,這些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投入只為了滿足一次持續半個月的運動會,是否值得?在為北京奧運的絢麗焰火感歎之後,就認為,我們為這個盛會付出著實不少,但畢竟,中國需要一個向世界展示新形象的平台,還算值得。可是亞運會,在1990年我們就舉辦過並奪得了180多枚金牌,再次大張旗鼓,值不值得?
反而覺得,賽場外的故事,往往更讓人感動。
香港的自行車選手黃蘊瑤,被稱為「女版黃金寶」,有奪冠的希望,可是在比賽中遇到重大的撞車事故,但仍然帶傷堅持比賽並取得了亞軍。她接受採訪時說:「倫敦奧運會已經沒有這個項目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可以在大賽中爭取金牌的機會,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她身上這種不放棄的香港精神,以及頒獎儀式上的淚水,更令人感動。
廣州亞運未完,香港申亞之旅即將開始。或許是受成功舉辦東亞運動會的鼓舞,港府打算拿出60億港元申辦2023年亞運會。雖然幾位高官輪番出面談到申辦亞運對於香港的意義,但是面對勢比天高的樓價,百物騰貴的物價,無良的僱主壓榨,大家所求的,可絕不僅僅是28元的時薪而已。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