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1-23

打贏中美貿易戰,我們該怎麼做?

  2017年年底的時候,《經濟學人》雜誌上刊出了一條新聞:

 

  美國向WTO提交了正式檔,檔中列出了中國不能被認定為是「市場經濟」的一些原因。如果中國不被認定為是「市場經濟」,那麼中國在出口時將面臨更高的關稅。

 

  聽到這個消息你可能並不驚訝。也是,太陽底下就沒有新鮮事。美國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這在2013年出版的《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裏,郎教授就已經討論過了。沒想到的是,這個讓人頭疼的熱點直到現在仍然讓人頭疼。

 

 

1、首先,必須來認識一下甚麼是「雙反」?

 

  為甚麼美國一直揪著這個問題不放呢?這就得提到一個詞叫「雙反」,反甚麼呢?一個是「反傾銷」,一個是「反補貼」。

 

  甚麼是「反傾銷」?比如說,我們出口到美國的一件產品賣70塊錢,美國說你賣得太便宜了,它就要反傾銷。美國又是用甚麼標準來判斷是不是太便宜了呢?比如說,出口類似產品的亞洲其他國家,像韓國或者越南,如果它們的產品賣100塊,美國就會說我們有30塊的傾銷行為,所以美國就要抽30塊的關稅,讓我們產品的價格賣到美國之後也成了100塊,和韓國或者越南一樣。那甚麼又是「反補貼」呢?就是美國認為我們的企業得到了政府的補貼,因此減少了成本,把產品以低廉的價格賣到美國去。如果美國認定我們的產品存在補貼和低價銷售,比如導致我在前面說的,這個產品賣便宜了30元錢,那麼美國政府就會在徵完了反傾銷稅之後再徵收反補貼稅。目的就是要讓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完全消失。

 

  你們想想看,按照美國的邏輯,補貼是傾銷的先決條件,那徵收了反傾銷稅,就沒有必要再對它的誘因徵收反補貼稅了嘛,對不對?但是美國政府就是要把這兩個稅算在一起,對我們的產品雙重徵稅。而且,美國的這種做法在當時完全是無法可依的。但遺憾的是,我們被人家告了那麼多年,竟然都不曉得這些訴訟本身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2012年9月17日,我們的商務部就美國在關稅法修訂法案(GPX法案)中違反WTO規則的做法,提出和美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進行磋商,正式啟動了WTO爭端解決程式。那麼美國做出的反應是甚麼呢?美國國會竟然決定修改法律,出台了一個《H.R.4105法案》。這個法案說,首先,美國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因為你沒有一個產業是真正靠市場做指導的,可是你有一定的市場行為,比如說你生產的襪子、礦泉水等等,還是通過市場來賣的。所以說,你還是有一定的市場行為。

 

  各位明白了吧,美國的意思是說,你雖然不是市場經濟國家,但你有部分的市場,既然有部分的市場,那就可以說你存在補貼。還有更無法理解的,這個《H.R.4105法案》是2012年3月分份才通過的,可是它竟然可以追溯到既往,追溯到2006年。也就是說,美國2006年以後對中國發起的「雙反」調查一下子變成「有法可依」了。法律不溯及既往是世貿的規定,也是全世界公認的。這是有一點法律知識的人都知道的。但美國竟然說它的《H.R.4105法案》可以從2006年算起?!

 

  透過貿易打擊一個國家的經濟已經是歐美國家慣用的手段了。所以說,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場非傳統意義上的戰爭,是貿易戰。我們在這場貿易戰中,現在完全居於劣勢。而居於劣勢的原因就是,我們對國際貿易規則的理解很不到位。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利用合法的遊戲規則反制美國、反制歐盟。

 

2、為了打贏貿易戰,我們該怎麼做?

 

  為了打贏貿易戰,我們必須建立一套成形的貿易糾紛處理體系,制定能和美國、歐盟對抗的方法和戰略。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我們的企業和商務部門一定要徹底搞懂WTO中「傾銷」、「補貼」等專業概念,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國際貿易爭端的解決機制和體系。

 

  第二,我們的行業協會和政府,在某些領域,可以對歐美國家也採取「雙反」調查和訴訟的策略。但是,對歐美國家的「反傾銷,反補貼」訴訟,關鍵是要抓住對方的軟肋,做到知己知彼。

 

3、美國的軟肋在哪些領域呢?

 

  肯定不是軍事、科技等等,這些我們跟人家差得太遠了。美國真正的軟肋在農業。這並不是說美國的農業實力不強。恰恰相反,美國的農業水準也是世界第一,問題在於美國的選舉制度。美國除了西岸的加州和東岸的紐約州之外,其他絕大部分的州都是所謂的農業州。農業州人口不多,但是它們非常有影響力。為甚麼?因為按照美國的法律,每個州都會選出兩名參議員。像紐約和加州這樣大的州,也只有兩個參議院的名額。這樣推算的話,來自農業州的參議員佔大多數,那它的政治勢力自然也就比較大,所以美國政府最不敢得罪的就是農民。這也是為甚麼美國政府每年都要對農產品進行大量補貼的原因。

 

  美國有一個叫CRS的研究機構,它專門替美國國會提供研究報告。根據它2006年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政府對大豆、棉花、玉米、大米、高粱、燕麥、大麥和花生等等都進行了大量補貼。這裏面有很多產品都是要出口的,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大豆、玉米和棉花,都會出口到中國。如果我們能抓住美國出於政治考慮,而對農產品每年進行大量補貼的事實,提起貿易訴訟,那麼,受傷的還會是我們嗎?

 

 

  以棉花為例。2010年下半年,我們的棉花價格暴漲到3.1萬元每噸,導致在2011年年底的時候,很多紡織廠因為成本過高倒閉。以山東為例,50%的中小紡織工廠都倒閉了。那時候,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棉花,平均要比我們本土產的每噸便宜3000-5000元。為甚麼?就是因為它們進行了大量補貼。美國以低價出口棉花到中國,讓我們的棉花賣不出去,它打擊的是誰呢?當然是我們的棉農。那我們的發改委是怎麼處理的呢?它竟然推出了一個滑準稅。這個滑準稅是幹甚麼的?就是對進口棉花徵收關稅,讓進口棉花的價格和本土產棉花的價格一樣高,也就是每噸加了3000-5000塊錢的關稅。加了關稅之後,進口棉花就和國產棉花的售價差不多了。這麼做的官方說法是「相當於為進口棉花價格設置了底限,對國內棉花市場價格形成支撐」。可是各位想一想,國產棉花也好,進口棉花也好,是誰去買棉花呢?我們的紡織廠,這就直接推高了紡織廠的成本。直接後果就是,紡織廠倒閉,紡織產品價格提高。最終被傷害的還是我們老百姓。

 

  除了棉花,美國還曾經對我們的大豆進行過打擊,搞得我們很慘。

 

4、究竟該怎麼打貿易戰呢?來看看巴西的例子。

 

  巴西在2002年曾經控告過美國,當時它也是發現美國棉花經過大量補貼,向美國以外的國家低價銷售。巴西提出要和美國政府談判,但是美國政府不理它。最後巴西進行大量的資料搜集,來證明美國存在補貼。經調查發現,美國政府對棉花的補貼是每磅6.67美分;如果每磅的售價低於72.4美分的話,美國政府就會把這個差價補給農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讓美國的棉花價格低於國際市場平均價格。這是標準的政府補貼行為。美國這麼做的結果是,即使全球棉花產業、紡織行業經歷過非常蕭條的時期,美國棉農不僅能夠生存,其市場份額還從1999年的17%上升到2003年的42%。

 

  從巴西提供的資料來看,美國的棉花出口既存在補貼,又有傾銷的嫌疑。那麼巴西又是怎麼做的呢?它堅持和美國打國際貿易大戰,從2002年到2009年一直在向美國提出「反補貼」貿易訴訟。2009年11月19日,WTO終於作出裁決,允許巴西進行8.29億美金的懲罰性貿易報復措施,每年懲罰美國賠給巴西1.43億美金。美國沒辦法了,它就在這個懲罰生效前一天讓步,跟巴西說我們共同搞一個基金吧。然後美國出1.43億美金搞了一個基金,幫助巴西棉農提高生產技術,還給出一大堆和解方案。巴西打了一個很大的勝仗。

 

  在國際貿易中屢屢受傷的中國,可以吸取巴西的經驗,抓住對方的軟肋,主動出擊,反敗為勝!

 

  轉載自郎咸平微信公眾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郎旋風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貿易戰 #中國 #美國 #世貿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