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12-09

【絕處逢生】「希望」,不是瘋狂灌輸正面思想!逆境中構成「希望」的3個元素

  「一息尚存,希望不滅。」-—霍金

 

  這句話由霍金說來,是有很大的說服力。看見他如何不受他的身體狀況限制,發揮他的天份和能力,創造成功,這不但是感動人心,更是典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見到類似的例子。有些人在人生逆境中,當一般人開始放棄的時候,他們仍然會堅持掙扎。例如在沉船或海嘯事件中,總有一兩個人死攬著木板不放手,直至被拯救人員發現,成為災難中極少數的倖存者。還有那些在死亡邊緣徘徊的人士,竟然可以在親友陪伴鼓勵下,從死神手中逃離,重回人間。

 

  究竟是甚麼因素令他們堅持得到呢?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希望」。這個大家愛掛在口邊的字眼,看來容易,垂手可得。實際上,它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需要有三大成份的,它們就是「目標」、「路線」和「自主」。

 

  要在極度惡劣環境中生存,首要有目標。目標不能是虛幻的「明天會更好」,而是實際和簡單的「我不要死,我要生存」。沒有花巧,沒有其他要求,只是單一的目標。

 

  第二是路線。在初期,這可能是各種各樣的求生路徑,幫助自己脫離困境。當所有的求生路徑都行不通之時,他們仍然不會放棄,只是改變策略,以支撐下去等待救援為主軸,靜心等待,不作無謂爭扎。

 

  第三是自主,即是相信自己可以自救,可以保命。這不單是相信自己努力找方法便可自救,更重要的是在無助的情況下,相信只要撐下去便可以有轉機,可以有外援,協助自己脫離困境。

 

  要訓練出一個有希望的人,絕對不是瘋狂灌輸正面思想,而是令他們能夠客觀和準確地評估到何時自救何時待救,不能單靠自己,亦要相信他人的協助。單靠自己力量結果可能是自大自滿,只有肯在自己無助時,等待和接受外來的幫助,這才有機會絕處逢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更多心理攻防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心理情緒 #逆境 #希望 #正向思考 #生存 #目標 #自主 #求生 #路線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