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彼此舒適的距離】切勿超越我的心理黃線!
在人與人之間,有一個無形的保護罩,大家都因著文化、宗教、性別、禮儀等原因,保持一定的身體或肢體距離,不會越界。因為彼此都知道,侵入對方的個人空間,小則被對方怒視閃避,大則惹上騷擾官非。
初相識的人是最容易掌握這界線,朋友同事也明白甚麼是合理距離。最難掌握此道的,反而是家人,尤其是父母。
孩子年幼時,父母愛把他們摟在懷裏,吻他們,偷看他們,跟隨著他們。和他們一起洗澡,和他們一起睡在床上談心,都是父母的甜蜜回憶。
這些都在他們青少年期開始轉變。孩子開始要心理上的獨立,要建構自己的個體個性,開始對父母築起一道防線。常見的包括不再喜歡和爸媽手拖手行街,抗拒爸媽的摟抱親吻,討厭爸媽問長問短,認為這是監管、是越界、是父母不尊重他們的私隠。
在這階段,很多父母都明白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現象,理性上知道這是孩子進一步獨立的表現。話雖如此,心裏卻不是味兒。心理上好比從此失去了孩子,傷心失落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學習接受現實,只能學習如何與子女和平相處,互相尊重。
但是,有些父母仍堅持獨有的家庭文化,覺得「這都是愛的表現吧,沒有甚麼大不了!我們這一家就是如此相親相愛,令人羨慕的了!」
但是,當我有機會和他們的子女交談之時,就聽到另一個版本。孩子說:「這是爸媽在外界引以爲傲的事,他們常引述旁人如何羨慕他們和孩子多麼親近沒代溝,孩子們多麼乖巧孝順,他們如何教子有方。當我們聽見他們如此滿足,雖然我們不喜歡,但又怎忍心令他們失望呢?」
我説:「給你一個秘方,想象一下這是地鐵站,你要反問自己你那一度黃線應訂在那兒,然後才向爸媽解釋甚麼是你欣然接受的,那條界線以內的是你希望他們不會跨越的。這不是全面抗拒,而是重新定位。」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