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
從「清零」到「軟化」的轉折
中國在新冠防疫政策上,一向堅持採取「動態清零」的對應策略。疫情爆發初期,北京透過「動態清零」,打造出獨有的「中國模式」,與西方防疫政策抗衡。所謂「動態清零」,是一種應對傳染病的防疫政策。當發現一例確診,即在醫學收治同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隔離一切有接觸可能性人員、控制病毒的影響範圍,以減少傳播和確診人數。
一直以來,中國透過迅速的封鎖和積極的限制措施,遏制新冠病毒的嚴格措施,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效。但2021年,由於傳染性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中國當局被迫實施愈來愈大規模的封鎖,令這種零疫情模式出現緊張跡象。
今年3月底,疫情重災區的上海持續封城,當局宣布採取「全域靜態管理」、全員核酸篩檢、全面疫調排查等措施,令中國民眾對恢復正常生活遙遙無期開始發出怨氣。早在今年10月13日,一名示威者於北京四通橋展示標語:「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封城要自由,不要領袖要選票。不要謊言要尊嚴,不做奴才做公民。」
到今年10月底,鄭州富士康響應動態清零,對員工下令,禁止隨意離開廠區。隨後,廠內員工陸續有翻越隔離牆回家的現象。11月初,有關富士康員工為避疫情政策徒步離開鄭州的影片陸續在網絡上傳開。
11月5日起,廣州展開新一輪封控管理。當天夜裏,海珠區有市民聚集衝破用來阻隔封控區和外界的鐵製障礙物,並呼籲解除封控。到11月24日,一段關於一名重慶青年在居民區的講話影片在網絡上流傳。影片中,青年高呼:「不自由,毋寧死!」而就在同一天,新疆烏魯木齊發生火災,導致至少10名居民喪生,引發巨大爭議。網民對封城措施質疑。
受到烏魯木齊抗議影響,中國大陸民眾走上街頭示威聲援。11月27日晚間,上海、北京、成都、西安、武漢都出現抗議活動。中國人民對於「清零」政策的不滿持續醞釀,憤怒情緒在網上爆發,更在全國遍地開花,為中國近年少見。
而且民眾從反「清零」開始蔓延至其他問題。例如清華大學的學生不僅抗議疫情封鎖,也抗議青年的高失業率,以及他們對未來感到無望。這些抗議無疑為當局敲響了警鐘。這一波抗議浪潮是由個人安全和自由的擔憂觸發,已跨越階層和地域,當局顯然刻不容緩需要處理和解決。
果然,今年12月1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來訪的歐盟高峰會主席米歇爾表示,近日中國國內示威是源於抗疫三年民眾感到沮喪,示威主體是青年在校學生。他承認Omicron病毒遠不如Delta致命,此說似是為中國進一步開放防疫措施開出了一條路。
事實上,中國開始放棄「清零」策略,也早有蛛絲馬跡可尋。例如去年中國頂級流行病學家張文宏建議中國最終需要與病毒「共存」。結果當時有人稱他為叛徒,甚至說他與外國勢力勾結。但最近當他表示,對於這個病毒,消除恐懼是必須走出的第一步,因為Omicron已經變得很溫和,在實現了廣泛接種和自然感染率的國家,新冠病毒現在可能甚至沒有流感那麼致命。他這個說法現時已得到廣泛的讚揚。
(Shutterstock)
無可否認,「動態清零」政策引發了民怨,而習近平政府相信也意識到民怨對管治威信的危機,所以中國近日多地陸續放鬆防疫規定,包括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也紛紛祭出防疫新制,如北京就宣布「進返京不再落地3天3檢」,上海則將密切接觸者調整為「5天居家隔離」,也不再要求赴滬返滬人員實施「落地檢」、「3天3檢」和「第5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等措施。
到了12月7日,新冠防疫政策上出現了大轉向,當局發布「新十條」措施,不再堅持「清零」政策。「新十條」指出,不得採取臨時封控、縮小核酸檢測範圍、不再對跨地區人員要求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並鼓勵無症狀和輕度感染者居家隔離等。這些重大轉變意味著,中國正朝著逐步開放的方向前進。
有人認為當局開始對新冠病毒「躺平」。但當局並不承認「躺平」,聲稱這是因事因時優化和調整防控措施而已。正式來說,中國政府沒有宣佈放棄「清零」,畢竟這與習近平的面子攸關,只能說,在處理病毒問題上。中國政府的立場,已經有軟化的跡象。
只不過,3年的嚴格封控政策突然軟化甚至喊停,許多老百姓是始料未及。而事實上,許多人把「與病毒共存」想得太輕鬆了。其實與病毒共存可能會造成醫療癱瘓、死亡個案增加,甚至萬一失控,後果就不堪設想。與病毒共存要有三大條件,其一是疫苗覆蓋率需提高;其二是維持適當防疫措施如持續戴口罩等;其三是要有效果好的抗病毒藥物。當三個條件都成立,才能逐步鬆綁防疫措施。
可惜中國目前沒有清晰的實現「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中國現在的最大弱點是缺乏免疫力。根據當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0歲以上老年人加強針接種率剛達到40%。目前,還有約25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未接種疫苗。
畢竟要放棄一個堅持已久,而且是被當作一個重大政績的政策並不容易,雖然反對「清零」的聲音很多,但支持「清零」的也不少。如今的「清零」政策軟化,關鍵在於當局在疫苗普及和藥品儲備等方面是否有足夠準備?如果準備不足。可能為社會帶來潛在風險。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