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1-02

中國化的油畫

  世界各地之間的文化交流,總是源源不斷的,許多事物的發明之地,與其真正發揚光大之地,未必是同一個地方,又或者一件事物,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例子多不勝數。譬如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是英國,但時至今日,不止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球各具特色,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以至亞洲的日本、韓國都發展出一套因應自己體質和文化的獨有打法。油畫雖然發源於歐洲,但是經歷中國人一百多年的引入和內化,已經逐漸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審美觀念融合,透過幾個世代的藝術家的作品,我們可以大致窺探此一變化之進程。

 

 徐悲鴻《田橫與五百壯士》

 

  在現代藝術家之中,徐悲鴻可以說是最具民族激情者之一。大家對於徐悲鴻的認識,大多來自他的水墨駿馬,然而其實他的美術修為,是以西畫為基礎的。在巴黎國立美術學校留學的他,深得法國學院派之精髓,歸國以後,創作了大量以中國歷史及民族主義題材的作品,明顯攝取了西方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精華,這幅《田橫與五百壯士》,正是他的代表作。

 

 林風眠《京劇人物 穆桂英掛帥》

 

  在民初的中國藝壇,徐悲鴻的最大競爭對手是林風眠。林風眠雖然同樣留學法國,關注的卻是現代主義,他對於中國元素的攝取,更著重於傳統美學元素之提煉,譬如京劇的熱鬧色彩和舞台場景,就多次成為他的筆下題材,並借此彌補國畫因為發展水墨而對色彩觀念相對緩慢的問題。

 

 吳冠中《晨雨》

 

  徐悲鴻和林風眠是第一代的油畫家,吳冠中則是第二代中國油畫家之中,最大聲疾呼「油畫民族化」的畫壇大師。由於時代因素,他在五十年代以後專注於風景畫的創作,一人之力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加上他日後周遊世界各地,說他是二十世紀中國風景油畫家第一人。七、八十年代以後,他開始大量創作水墨畫,嘗試把油畫之精華加入傳統繪畫之中,而油畫創作亦不期然蘊含了筆墨情趣,在中西技巧的掌握方面,有如左右開弓,無出其右。

 

 龐均的油畫,著重中國詩情與韻味

 

  龐均是第一代留法油畫家龐熏琹之子,早年成長於中國大陸,1987年之後定居台灣至今。龐均對於油畫情有獨鍾,堅持以油畫表現中國獨有的詩意與藝術情趣。筆者翻閱龐均九十年代的畫冊,其中一幅寫著「水墨趣味,油畫可也」,可以看出他的藝術造求。龐均的作品近年在市場上大放異彩,特別是尺幅較大的山水風景作品,尤其可喜。

 

 劉玖通的抽象風景作品,富於中國底蘊,圖中的《無疆之休》,為他首進拍場帶來一百萬港幣之成交。

 

  新生代油畫家,算來已經是第四、五代,其中劉玖通是近一兩季頗為亮眼的新星,首次登場,成交額已接近一百萬港元。與前幾位不同的是,他一方面是純粹在中國本土成長、訓練的藝術家,但另一方面,又是專注於中國藝術項目之中較冷門的抽象風景作品。抽象風景發源於法國,即使是已臻華人抽象頂峰的趙無極、朱德群,也是到出國留學以後才開始,劉玖通的創作方向,反映中國油畫從「技術進口」到「自主創作」的轉變,他的作品從命名到內容,都與富於中國底蘊,對於一位四十歲不到的藝術家,談成就是言之尚早,但對於他日後的發展,倒是讓人期待。

 

  談油畫的中國化與民族化,不是一兩篇文章可以完成,有趣的話題還有不少,下一周,我們繼續談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藝術投資秘笈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