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9-25

藝術職場之專家部門

  二千年以後,香港逐步成為亞洲第一藝術交易中心,直接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按業內人士憶述,蘇富比和佳士得的香港員工數目,在最近七、八年間大幅增加了三至四倍,與此同時,英國的邦瀚斯,台灣的羅芙奧、金仕發,大陸的嘉德、保利、瀚海、榮寶齋、天成,南韓的首爾拍賣,日本的伊斯特,都在香港積極擴張,加上許多準備在荷里活道和香港仔一帶插旗的畫廊,可以說在未來三數年,香港對於藝術市場的人才需求,依然十分殷切。

 

  一個在香港如日中天的行業,究竟需要甚麼樣的人才?有志於此的年青人,究竟應該如何準備,才能進入這個目不暇給的行業?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是讓我們從頭理解藝術行業運作模式的切入點。

 

專家部門,是拍賣行的運作核心

 

  藝術行業中,以拍賣行的業務最為龐雜、分工最為清晰。拍賣行的業務,以「專家部門」(specialist department)為核心,肩負整家公司的主要運作,包括徵件、編製圖錄、展覽、銷售幾個環節。從本質來說,拍賣行是中介人角色,他們售賣的作品,都不是自己的資產,而是從收藏家手上徵集回來,透過種種宣傳和推廣手法,找到最適合的買家,然後賣出去,以佣金賺取利潤。這一條業務鏈,理論上從頭到尾都由專家主導,因此,專家的徵件、推廣和銷售能力,直接影響了拍賣行的營利多寡,而卓越的專家,亦往往成為公司的最重要資產,乃至行業的標桿人物。拍賣行對專家的聘請和培訓,都是精挑細選,對於他們的運用,亦最為重視。拍賣行專家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譬如瓷雜項、油畫、手錶、紅酒、珠寶,務必學有所長,以確保在徵件過程之中,能夠汰贋存真,精益求精,為公司和客戶爭取最佳作品。

 

  但另一方面,純粹的學術修養並不足夠。拍賣公司雖然有專門的客戶部,但不論賣方抑或買方,都必然最信賴專家,甚至可以說,一個重要客戶之所以經常跟某間拍賣行打交道,可能就因為他跟某位專家交情深厚。因此,專家的社交手腕和商業頭腦,同樣非常重要。不論亞洲、歐洲還是美洲,最頂尖的拍賣行專家,許多都具有明星般的攝人魅力,在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能夠在客戶和媒體面前深入淺出地介紹,舉重若輕地交易,愈是巨額的買賣,愈是氣定神閒。專家部門的經驗,即使跳出拍賣行,仍然有著很高價值,許多重要的畫廊老闆,都是在拍賣行滿師以後,下山自立門戶;近年許多新興的藝術投資基金,往往結合金融和藝術市場的兩方人馬;也有不少拍賣行專家,轉投博物館或藝術博覽會,以另一個角色繼續在行業服務。

 

千萬別小看博物館導賞員,對於想進入藝術行業的年輕人,那是頗重要的職前準備。

對於外地的藝術系學生而言,香港的藝術市場就業機會非常珍貴,每年前來應徵實習和全職者多不勝數。

 

  在本地,有關藝術市場的就業與人才培訓很少,如果跟香港為成為世界金融中心所作出的大量人才配套相比,就更加相形見絀。香港的拍賣行專家,從資深的到初入行的,都不可避免主要來自外地,包括英、美、中國大陸、台灣等,不是老闆崇洋,而是香港本地培訓藝術人才的高等院校有限;若非科班出身的本地人才,便須要精心鋪排,從實際工作經驗證明自身能力,包括中英文寫作和說話技巧、藝術史修為、以及相關工作背景等,如博物館導賞、拍賣行職前實習、藝術傳媒經驗之類。許多外地高等院校的藝術系學生,從本科入學開始已經矢志加入拍賣行,大學畢業以前,經已累積豐富的相關實習經驗,CV漂亮無比,本地薑要拼贏過江龍,非得狠下苦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更多藝術投資秘笈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