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3/2017
吳哥探奇中的「世界遺產」帕威夏寺
我在吳哥探遊古蹟的方式與一般遊客很不同,不但遊覽最熱門的精華景點,而且喜歡到遊人罕至的遺址去探索,甚至偏僻的廢墟、不知名的野廟,特別享受探險的樂趣。當然,還進行認真的拍攝,要花很多時間。
享受尋幽探秘之樂
我到暹粒市東南面的哈利哈拉雷亞(Hariharalaya),去探索吳哥王朝早期都城遺址,那裏現存較好的古蹟有羅洛斯遺址和神牛寺(Prasat Preah Ko)。又到豆蔻寺塔廟群(Preah Kravan,建於10世紀),發現幾乎所有的塔廟都是以磚建造,並有精美的浮雕。
有一天,我從暹粒向西北長驅百公里,遠赴接近越南邊境的荒城Banteay Chhmar。在坍塌的廟群廢墟中探險,必須越過一堆堆倒塌的亂石,經常要手腳並用地攀爬。但在廢墟間仍有不少四面佛塔和精美的浮雕,最大收獲是找到了吳哥遺址中唯一的千手觀音浮雕像。
闍耶跋摩七世時代的幾處寺廟特別吸引我,我去了好多趟。
闍耶跋摩七世重建國都吳哥城(Angkor Thom)時,不但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Bayon Temple),同時為紀念其父修建了聖劍寺(Preah Khan Temple),為紀念其母修建了塔布龍寺(Ta Prohm Temple),以及大型佛寺班蒂喀黛寺(Banteay Kdei Temple)。
聖劍寺(Preah Khan Group)在吳哥城東北2公里。據碑文記載,此處是闍耶跋摩七世擊毀占婆入侵軍隊的戰場,也是殺死占婆國王的地方。這座規模宏大的寺廟以「聖劍」為名,顯然包含勝利和振興的意思,具有重大紀念意義。聖劍寺建築群不僅是寺廟和佛學院,當時吳哥城王宮正在重建,聖劍寺作為臨時王宮,居住了超過1萬人,儼然是一座城市。
位於吳哥城東一公里的塔布龍寺興建於1186年,傳說神殿內供奉的智慧女神是依據闍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雕成。
我對塔布龍寺特別感興趣,因為許多建築物被巨大的樹根盤踞著,構成了震撼人心的奇觀,那不可思義的構造強烈地吸引著我,成為我的攝影目標。那些巨樹是主要是吉貝木棉,被當地人稱為卡波克;也有無花果樹。在國際上援助修復吳哥古蹟之初,因為寺廟被大樹纏繞,不得不放棄整修。為了拍攝這些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天合之作,我去塔布龍寺好多次,仍然意猶未盡。
由東門走進塔布龍寺,經過一道長長迴廊,長廊頂端有一列仙女Apsara的浮雕,透露出飄逸的浪漫氣息,所以有「舞者長廊」的美譽。她們同樣使我感動。
在吳哥,仙女Apsara無處不在。我幾乎天天在古蹟浮雕上欣賞到她們的婀娜舞姿。在暹粒市又欣賞了高棉舞蹈的仙女Apsara「真人秀」,也很優美,拍將下來,卻怎麼看也不及古蹟上的Apsara那樣風韻迷人呢。
宏大的戈基神廟群
在暹粒市西北面120公里的戈基神廟群(Koh Ker Temple Group),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戈基遺址雖然不在「世界文化遺產」之內,但是已納入申報名單。
戈基曾是高棉王國在928至944年間的短暫國都。在這之前,早已定都吳哥,至928年,國王伊奢那跋摩二世駕崩,闍耶跋摩四世自立為王,並在他的出生地戈基建立都城。
在這裏,我看到與吳哥城不同的神廟群。其典型特徵是規模巨大,樣樣都是加大碼:擁有最大的林伽、最大的濕婆神像、最大的神猴雕像。
不過,這位暴發的篡位王建築的神廟雖然宏偉但並不牢固。一些巨大的石拱不靠結構互相咬合,而是用木材支撐,因此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當木材日久腐爛後,沉重的石頭就垮下來,我看到,很多石拱坍塌了,橫七豎八地堆在一起。
雖然如此,那些沒有坍塌的塔廟仍然非常雄偉壯觀,顯出無比的力量,特別「國廟」戈基廟。還有五塔神廟Prasat Pram,西北那座塔廟被粗壯的樹根密密的包裹住,令人驚歎「天人合作」的神奇。我在這裏花了不少時間拍攝,用數碼相機、大畫幅菲林相機、大畫幅針孔相機一一拍遍,才肯離開。
接著去看最大的林伽塔(Prasat Linga)群。「林伽」是一根上圓下方的石柱,象徵男性生殖器,為印度教的神聖之物。印度教認為「林伽」是創造和毀滅之神濕婆的化身,代表造物主的初始力量。林伽廣泛供奉在濕婆神廟中,往往又與象徵女性生殖器的抽象石雕「優尼」(YONI)結合在一起,受教徒膜拜。「優尼」就是承托「林伽」的方型石穴,因為抽象而不逼真,所以看起來並不覺得尷尬。
這一片專為供奉林伽和優尼的塔群,常有人來舉行祭拜儀式。我想,此中必定也蘊涵了祈求子裔興旺的意思。
這一晚要住到遙遠的帕威夏省去,於是向戈基匆匆而別,星夜兼程直驅東北方向的帕威夏省城,投宿在一位退休將軍開的客棧。翌日一早,又趕往帕威夏寺。
「世界遺產」帕威夏寺
柬埔寨共有兩項「世界文化遺產」,除了400平方公里範圍的吳哥遺址外,還有帕威夏寺。柏威夏寺(Phra Viharn Temple)是高棉帝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宮建築群之一,藝術成就堪比吳哥王城的諸多名剎殿宇。為此,我驅車200公里,遠赴毗連泰國邊境的帕威夏省。
帕威夏寺坐落在海拔525米的扁擔山頂。目前帕威夏寺在柬埔寨的管轄下,而扁擔山卻大部分在泰國境內。我在山下的旅客中心辦一張邊境旅遊通行證,才能上山。
柏威夏寺建於公元9世紀至12世紀,起初是供奉印度教濕婆神的神廟。後來,1010年至1050年在位的吳哥國王蘇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信奉佛教,於是將神廟改為柏威夏佛寺。
近現代,柬埔寨和泰國在這裏發生邊界爭端,為爭奪柏威夏寺而大動干戈。
2008年7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柏威夏寺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兩國關係更加惡化。2008年10月和2011年2月,泰柬兩軍在扁擔山發生軍事衝突,互有傷亡。直到2013年11月,海牙國際法庭宣判柏威夏寺及周圍土地歸屬柬埔寨,從此局勢轉趨和平。柬埔寨在中國的援助下修建了通上神廟的公路,大力發展旅遊,因此我們才可以優哉游哉地來遊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由很多石構建築組成,沿著山坡高低錯落、層層上升,形成狹長布局的龐大建築群,進深長達800米。走到最高處的主廟,但見建築物已坍塌過半,只是圍牆和四圍的長廊仍然完整。一出圍牆,原來已到了懸崖絕壁的邊緣,在崖邊看下去,那萬丈深淵讓人心虛腳軟。這處斷崖像鷹咀般伸出去,被稱為「將軍巖」,傳說古代高棉一位將軍被敵軍逼至懸崖邊,在此跳崖殉國。
斷崖附近有柬埔寨軍隊的軍營哨卡,我在軍營裝模作樣扛著火箭發射筒,照了張的威風相。過了這把癮才下山,打道回吳哥。
這次長途旅程,展闊了我對吳哥王朝的視野,原來吳哥文明的遺跡,遠不止吳哥城!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