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2014
旗袍的花樣年華
對我來說,時不時談論時裝,講的都不是潮流玩意這回事,得到啟發地方,全是藝術、畫作、電影、文學作品之果。
記得自己第一部看王家衛的電影,正是《花樣年華》,之後再怎樣看《阿飛正傳》《重慶森林》,雖也極好,始終無法超越《花》在我心中的地位。而當中最吸引要算那精采的旗袍,二十一件之多,使人眼花撩亂。而每套服飾,又包含隱喻借意之美,實是多層次的觀賞。
由滿清至民初,到五、六十年代,旗袍是中國女性衣著時尚上不可或缺的一員,呈現東西方揉合之萃。而說到這種服飾,不得不提張愛玲。她的《更衣記》舉重若輕地描繪服裝。旗袍昔日在上海灘大放異彩,從社交名媛到知識女性,無不傾心。密不透風的包裹,卻又能讓女性的身體線條發揮得完美極致,尤其張愛玲,可謂獨領風騷。她身著旗袍、手掐腰間那神情:孤傲、叛逆卻又落寞,是一種特殊女人的生命特質。
旗袍分單、夾、皮、棉四種。這種「衣皆連裳」(上為衣,下為裳),樣式美觀大方,講究裝飾,甚麼「三鑲五滾」,「五鑲五滾」,發展到「十八鑲滾」,做工非常繁複,直至現在,旗袍一般式樣為:直領右開襟,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並有長短袖, 在衣襟及下擺處用不同的珠寶,製成各種花樣。也有人謂旗袍以「 極為保守的方式在解放身體」,在電影中張曼玉穿得太好看,畫面極富藝術感,燈光鏡頭將氣氛推至完美境界,讓人充滿暇想,同時深受壓抑,大概是這電影的無限美。
作為女性, 旗袍不可缺。除了時尚,那是帶著光陰的故事,不懂旗袍,不解風情。好的東西隨年月流走,不只衣飾,即便社會、民族如是。近日城市內悲情居多,只想記錄美好的光影與事物,懼怕不知何時,一切落得個煙消雲散。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