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2/01/2019

Lifestyle in Chengdu:到成都聽都江堰二千多年歷久不衰的故事

  「生意好,但員工流失率高。」成都太古里一餐廳店長David說︰「成都人捱不得苦,做飲食時間長,工作辛苦,他們捱不慣。」成都人的生活就是慢,就是悠閒,何必辛苦!他們又注重打扮,街頭巷尾的人,既穿得時尚,亦穿得漂亮。當然啦,悠閒才有時間扮靚。

 

  蜀,四川盆地,四邊被高山包圍,連接對外通道崎嶇難行,故有李白詩:「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自古以來,四川地勢進可攻退可守,秦國在此圖謀一統,劉邦、劉備在此休養生息……天寶之亂,唐玄宗避走至此……由南宋至民國抗日,此地都是大後方……若非戰亂,四川從來都在全國經濟前列,皆因物產豐饒,民生太平。

 

  但原來古時成都洪水旱災不絕。岷江是長江上游支流,經四川松潘、都江堰、樂山,於宜賓入長江。岷江出山口向東南傾斜入成都平原,坡度大,落差約270米。雨季時,水漲速,水勢急,成都平原變成一片澤國;但每當天旱卻又千里赤地,顆粒無收。

 

  戰國末秦昭王委任李冰為蜀郡太守,他知天文、識地理,決心搞好水利。水無定法,他和兒子順其自然,取水高走低之勢,建都江堰。李冰計劃簡單,令岷江分流,減江水向西流量,去西地經常氾濫之險;又可引新流成都,解東地長久乾旱之困。惟實施之際,殊不容易,如何能在山中劈開一條新河道?

 

  李冰天才。當時未發明火藥,他以火燒石,再澆以河水,一熱一冷令岩石爆裂,終鑿出了一條山口,其形似瓶口,故名寶瓶口(圖1)。李冰再築分水堰,稱魚嘴(圖2),將江水一分為二︰一順原路而下,稱外江,另一支被迫流入寶瓶口,稱內江,流成都平原。

 

A. 寶瓶口;B.碎石鋪成彎道沙堰,以阻慢水流,又產生漩渦,令沙石堆積在此,不帶入寶瓶口;C.內江;D.飛沙堰; E.多餘的水流回外江。

A.魚嘴分岷江為二:外江B和內江C。

 

  外江淺而闊,內江深而窄,李冰又透過平水槽和飛沙堰工程,讓大水時有60%水流入河道較闊之外江,流入內江水較少,從而減少成都氾濫的機會;反之,水少季節,水位低,60%水流入河床低之內江,令成都平原水源不缺。這是所謂的「四六分水」,還有飛沙堰的「二八分沙」,有效地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沉積。為監察內江水量,雕刻三石人置於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過肩」來確保流入內江水流;復以石馬放江中,於水少時清理河道,減少淤積。

 

  經八年努力建成了都江堰,灌溉成都300萬畝良田。2000年獲頒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最厲害之處,是二千多年來歷久不衰,今天仍然有用。自建成後,成都平原再無水患,亦無旱災。「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正是水源充足,農耕再不受天氣影響;人民雖不至富衣足食,卻不用捱飢抵餓。或許這正是成都人生活悠閒的理由,其實我們何嘗不想悠悠閒閒過日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Travel #Art & Culture #成都 #都江堰 #二千年歷史 #世界文化遺產 #工程 #水利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