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6/08/2015

台灣出版的《決勝看八年》

  六月底,台灣年輕史學家廖彥博據第一手研究資料,一些劫後餘存的珍貴影像,寫了一本《決勝看八年》的書,副題是「抗戰史新視界」。

 

  抗戰的正式展開,始於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但自1931年「九一八」後到盧溝橋事變前的6年,是中國忍氣吞聲、一再退讓的時期。七七事變是中國人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為求生存而奮起的開端。此後八年,在烽火下的中國百姓,過的是漫漫長夜。前四年中國孤軍奮鬥,後四年才有盟軍並肩作戰,其間大小戰鬥無數,國軍確實是勝少敗多,即使勝利前夕,說國命堪危也不為過。此中原因之一是敵我國力懸殊,國軍應戰有如以中古戰士對上現代化的日軍,靠的是堅忍和毅力。1940年在湖北棗陽戰役中,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張自忠與敵激戰九晝夜,命令部隊死守陣地,沒子彈用刺刀、用大刀、用石頭、用牙齒與敵纏鬥、拼個死活,這是以原始身軀對付現代武器的場景;又如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3月率第二〇〇師西出雲南,入緬甸作戰,英軍司令佩服他帶著為數有限的部隊,遠征異域,竟能以寡擊眾殲敵五千,最後魂留異邦。

 

  已故的美國史家易勞逸(Lloyd E. Eastman)說:「中國與一個組織、訓練、裝備上佔絕對優勢的敵軍戰爭中,堅持了整整八年。與法國相比,法國對德國的抵抗,僅僅六個星期便崩潰了;和英國相比,英國從美國獲得大量的物資支援。所以中國軍隊的抵抗,乃是一個決心和自立的奇蹟。」

 

  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是促使日本不得不投降的最後最犀利的戰力,但日本在中國腹地,被拖住幾乎所有的陸軍,而太平洋與美國交鋒的海軍又失利,其實敗象早已呈現。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決勝看八年:抗戰史新視界》

作者:廖彥博

由 天下文化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