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2017
《悟空傳》寫給香港的情書
全大陸資金、只有余文樂一個香港演員,加上老是常出現的西遊記主題,郭子健的新作《悟空傳》(Wu Kong)的確很容易未審先判,認為是一套不合香港人口味的電影,誰知,《悟》保留郭子健一貫的熱血,希望打破宿命的命題,對輸贏依然有一種態度。
飲周星馳奶水長大的我們,最熟悉一百萬年的限期和孫悟空專情的一面,大抵也忘記孫悟空是反叛、挑戰權威的代表人物。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悟》並非取自《西遊記》的任何一個章節,故事的時空較《西》更早,悟空是在屠殺中的倖存者,擁有具有「魔性」的石心,他去天庭就是希望能夠破壞天機儀,重奪人類/花果山的命運。也許因為有個「奪」字,所以件事很暴力,令到他不斷被天庭追殺。
從要打贏到不在乎結局
在《全力扣殺》(Full Strike)的文章中,我認為《全》是《打擂台》(Gallants)的延續。今回的《悟》不但是兩部作品的延續及轉化,如何在黑暗打拼,亦是郭子健的創作母題。從《打》(2010年)的「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到《全》(2015年)「正正是我不擅長的事,更加要加倍努力去做,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決心」,再到《悟》(2017年)的「我來過, 我戰鬥過, 我不在乎結局」。這三句說話既是導演的個人情感,亦是對香港的情書。
三部作品的共通點都是由黑暗打拼至光明,即使過程充滿了荊棘,也是不顧一切地博盡,隨著年月的增加,不顧一切的心沒有變,只是相對沒有太大的執著。熱愛動漫的導演不但在電影中投放了不少動漫的元素,更重要的是,他展現當中的精神,熱血是個過程,最令人感動和激動的,始終是那份打不死的鬥志。雖然我沒有把所以其作品通通看過,但每次看他的作品,縱使是一套熱血的故事,都總會覺得有種悲壯的感覺,這不是很符合香港的情況嗎?
《打》是香港人的精神,可是《全》和《悟》的公映時間,就是香港經歷過雨傘運動後的時期,不少人都患有後雨傘的無力感,在悲觀的環境裏,像是比喻為香港的花果山,晚霞早已消失,縱然明知改變不到甚麼,也要保持著要戰鬥的心。但別忘記,像菩提所言,當一無所有的時候,能力才能覺醒,而結局亦給予一個樂觀的答案。
看著電影所設置的各種符號,每個符號和對白都能有無限個解讀方法,例如天尊像是國家機器,楊戩是建制中的正義,亦能解讀他最後同樣受權力的腐化。看著這一切,的確會令觀影更有趣。然而,電影有明顯的缺點,前半段的劇情空洞,直到神仙們落入花果山後,才能掌握到電影的節奏。
PS:我倒是欣賞廣東話版的配音,意外地看得舒服,一洗過往看合拍片時配音會令觀眾抽離故事的常態。
電影預告片: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