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8/2022
由王菀之、陳淑儀、陳康、吳鳳鳴主演的舞台劇「求證」:在情感的世界裏,人們都只是需要著一份信任
如果人們失去了出生證明書,是否也就代表我們不曾存活過?在充斥著邏輯的社會中,人們已經失去了感受的能力。現於香港演藝學院上演的劇目「求證」(Proof),由王菀之、陳淑儀、陳康及吳鳳鳴所主演。故事剖述主角Catherine在面對曾為數學天才的父親離世後的一種自我認同和心理掙扎,其中由美國劇作家大衛‧奧本(David Auburn)所編寫的劇本亦由王菀之親自進行翻譯。
抽離與疏離
劇中的舞台是以一座由幾何圖形所築建而成的房子和七棵大樹貫連整個故事,其中的設計都配合了數學的主題,如大樹的數量為七棵──「7」就是在劇中所曾提及的一個質數。房子的入口似是特意設計了一個帶有偏差的部分,在底部的焊接處並沒有形成一個連接兩端的三角形;當演員需要走進房子內的時候,都需要佝僂著身軀或是走在特定位置才可以前行,像是代表了角色在家中所感受到的壓迫感。在大多的時候,劇中的角色都沒有在家中的範圍內進行對話,主要都是在戶外的空間交流;也許導演司徒慧焯及舞台設計師王健偉在劇中想要呈現的是一種抽離的概念,表達到家人之間的一種疏離感。
九月四日的秋天
代表著質數的大樹因為秋天的來臨,讓它們的葉子都已枯萎凋零,只剩下一些枯枝矗立在房子的四周。從角色之間的對話所推斷,故事發生的時間大概是在九月份,因為九月四日就是主角Catherine的生日。湊巧九月四日亦為「求證」的最後一場,或許日期上的配合是為著賦予主角一個新的開始。囤積在地上的枯葉就像是劇中所提及的「頭髮本來就是死物」的意象,這一些「煩惱絲」也許會隨著房子被賣掉的時候,而得到被淨化的一刻。
劇中所述說的數理邏輯聽起來似是艱澀難懂,它們會讓觀賞者一直在困惑到底角色之間所討論的是甚麼。在上半場的最後一幕中,Catherine在面對質問的時候拋下了一句讓人難以信服的說話:「唔係我搵到,係我寫㗎。」英國神學家柴斯特頓(G. K. Chesterton)曾在著作「回到正統」(Orthodoxy)中論述:「接受一切是一種鍛煉,理解一切是一種拘束。詩人只渴盼昇華與擴張,一個可以讓自己在其中伸展的世界。詩人只要求把自己的思緒帶進天堂,善於論理的人則試圖讓天堂進入自己的腦海。」(To accept everything is an exercise,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 a strain. The poet only desires exaltation and expansion, a world to stretch himself in. The poet only asks to get his head into the heavens. It is the logician who seeks to get the heavens into his head.)從來一個假設都需要經過嚴密的論證,才可以把釐清當中的真相。然而在情感的世界裏,人們都只是需要著一份信任。為甚麼我們會愛上一個人?或許就只是因為剛好愛上了,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
「求證」(Proof)
主辦機構:Ivana Music Limited
日期:即日至 2022 年 9 月 4 日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 廖湯慧靄戲劇院 香港灣仔告士打道1號
票務詳情:https://premier.hkticketing.com/shows/show.aspx?sh=PROOF0822&langpref=zh-cht
參考文獻
Chesterton, G. K. (1924). Orthodoxy (1st ed., p. 27). London: John Lane, the Bodley Head.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