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樓演義之價比天高】黃遠輝:樓價難頂 青年轉住大單位機會微
於天后廟道的木屋區成長,柴灣徙置區及公屋渡過青春期,出到社會努力工作打拼後成功以第一桶金買入鰂魚涌600多呎的南豐新邨,其後搬至1000餘呎的太古城單位,再轉至新界豪宅鹿茵山莊居住。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沿著置業階梯一直向上爬,「愈住愈好」,為典型於獅子山下打拼的成功人士。
他過往的「成功方程式」於今日香港是否適用?即使黃遠輝也明言,「今天肯定比我哋當時困難」,上車難,更難談得上要「住好啲」,「主要係今天價格去到一個非常難以負擔的水平」,「以往我哋仲會有由細開始慢慢供既機會,但今天嚟講恐怕轉大單位的機會亦更加渺茫」。
「就算你用曬所有力量,甚至是爸爸媽媽(幫忙),你住的單位面積都會比以往細」,同時作為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談及年輕人置業情況時甚為「貼地」,「首期都要100萬至200萬,年輕人嚟講即使有好的職業,短時間嚟講又點可能可以儲到呢份首期呢?」,「最辛辛苦苦既工作換返嚟既可能只係一個不足夠買到一個好細既單位,更加不用講你組織家庭後可能有細路仔」。
有研究指港人需「唔飲唔食」兼零消費,平均要以19年才能買樓,屬「全球之冠」,現時置業困難究竟責任誰屬?黃遠輝回應指,除了因土地供應量低外,利率較低,量化寬鬆,國內資金來港等等都令樓價抽高。
「同一時間因為樓價上升,見到好多發展商將貨就價,將以往通常面積比較大的單位以拆細的方式以致整體價格可以就到大家的供樓能力,我們看到單位面積愈來愈細,以致納米樓的出現」。
退休後參與房屋規劃公職 黃遠輝:冥冥中有安排
要以宏觀經濟環境分析本港樓市,退休前為銀行大班的黃遠輝應最為在行,不過在處理房屋事務上,他承認完全是「無心插柳」。
在機緣巧合下,2003年打算從銀行退休的黃遠輝由上海回到香港,為房委會就公屋發展50周年拍片紀念,「佢哋搵一啲係公屋系統長大的人,搵咗我返去柴灣」,「拍完呢段影片後,房委會話既然你都拍左條片,不如加入房委會啦」,黃遠輝就此開展參與房屋方的公職,並獲邀加入城規會。「由嗰時開始係公營房屋或者香港規劃、土地用途等工作,一直到宜家,所以可能會覺得冥冥中有安排」。
黃遠輝自言是公營房屋政策下的受惠者,因此亦欣然接受相關的公職,「我本身亦都好樂意咁樣做,因為的的確確可以幫得到好多居住環境唔好既家庭解決到房屋既問題」。他亦坦稱,在開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工作後,甚至比以前全職上班的日子更忙碌,連過去每年都會跟家人同行的旅行都要於今年擱置,將來亦未必會再參與工作如此緊密的工作,但他仍認為,「擔任工職,如果覺得可以做到野既,我都會參與」。
撰文:余萃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