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6-11-28

【她們的時代】J.K.羅琳:走過死蔭幽谷,當母親成為回憶

 

  在她人生最大的失敗時,J.K.羅琳坐下來,在紙上寫下一個完整的魔幻史詩世界。全球賣出最少3.5億本的《哈利波特》,並不是一個俗套的復仇英雄故事,是一個羅琳對母親死亡的悲傷、渴望得到父愛的期盼轉化為勇氣的故事,在魔法世界背後恰如其分地交織著善與惡、愛與仇恨、生與死的道德價值。
 

J.K.羅琳在她人生最大的失敗時,在紙上寫下一個完整的魔幻史詩世界。

  
無法撫平喪母之痛
 
  在1990年從一班由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列車上,J.K.羅琳併發出《哈利波特》小說的靈感,但在她開始創作第一本哈利波特的數月後,她的母親受多發性硬化症折磨10年而離世。她說:「母親病逝後,小說的基本情節沒有改變,但一切都變深、變暗了。」羅琳無法擺脫人生陰暗無情的氛圍,她所塑造的是一個充滿恐懼的世界、死亡的主題貫穿全書,從第一冊至第七冊皆是如此。
 
  母親死後,羅琳把心一橫搬到葡萄牙,利用下午及晚上時間教授英語,每日早上就在寫書。在那裡,羅琳遇見記者Jorge Arantes,兩人在1992年結婚後不久便誕下女兒,但數月後便因一場激烈的爭吵而離婚。作為單身母親,羅琳搬到蘇格蘭的愛丁堡埋首寫作,最終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說《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在1997年出現在書架上。
 
永不得到父親的愛
 
  由構思到成書的5年時間內,母親的離世、自己失婚及失業,令她潛在已久的抑鬱症爆發出來。在短暫的婚姻後,羅琳一直未能找到工作,望著手抱的5個月大女兒,她只好硬著皮頭拿著失業救濟金過活。生活拮据的羅琳甚至連租屋的600英鎊按金,亦是由朋友借來,「在世俗的每一個標準中,我都是最大的失敗者。」當時的她覺得自己連快樂亦不配上擁有,連僅餘的自尊亦在手中慢慢消失。
 
  羅琳一直都不是一個討喜的女兒,父親更毫不掩飾地渴望有一個兒子。羅琳回憶起,從小她與妹妹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但我永遠的是藍色,而妹妹是粉紅色,我甚至有一個男孩的姓名,叫作Simon John Rowling。」而父親不希望她臨終見母親最後一面,更是她畢生最大的遺憾。羅琳與父親疏離的關係啟發了小說中理想父親的形象,比如海格、鄧不利多及天狼星,「我與父親不屑一顧的關係及母親的離世,一直都是我寫作的最大靈感」。
 
勇敢是放下恐懼的化身
 
  羅琳將童年的不快樂以及多年來一直對愛的渴望,完全投射在哈利波特身上。在書中,母親以捨命的愛,令哈利波特在最強的黑魔法中活下來;石內卡因深愛著哈利母親,而不惜自我犧牲暗中保護哈利。黑魔法再強亦敵不過勇氣與愛,「不要憐憫死者,憐憫活著的人,尤其是那些沒有愛的人。」這是鄧不利多對哈利所說的,羅琳教曉我們,愛的力量不應該被低估,活著但不懂得愛比死更深重、更複雜。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是羅琳在1995年完成,經過12間不同的出版商拒絕後,只有一間小小的出版社Bloomsbury願意發行,當時羅琳只收到1500英鎊的稿費,但誰也想不到一個頭上有一道閃電形傷疤、被詛咒的男孩,可以成為當代最優秀的英國文學作品之一。
 
  愛與友情、忠誠與犧牲,都是羅琳筆下《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軸,每當夜深時,她想起母親被絕症折磨十多年,想起母親未能分享自己今日的成就,難免有所遺憾;但正如書中的哈利波特,雖然雙親被殺、良師摯友逐一被犧牲,但最終哈利波特繼承他們的愛與勇氣,在最後關頭坦然接受死亡,戰勝心中恐懼,這一切其實都是羅琳送給自己的一份救贖。
   

文:吳芷晴 圖片:AFP

#她們的時代#羅琳#J.K.羅琳#哈利波特

相關資料 - 

她們的時代

異動股

09999

網易-S

117.800

異動股

02127

匯森股份

0.042

異動股

00688

中國海外發展

14.660

備註︰

報價延遲最少15分鐘,資料更新時間為 11/11/2024 10:04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國際動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