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6-11-21

【她們的時代】馬拉拉:一個香港永遠調教不出來的女孩

  歷年來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12歲時她為英國廣播公司寫部落格,記錄在炮火轟炸下的生活;15歲時她公開鼓勵女性有接受教育的權力,被塔利班分子暗殺;17歲時她要為不公平的社會階級撥亂反正,而獲諾貝爾和平獎。
 

馬拉拉(圖)是歷年來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馬拉拉於1997年7月12日出生於巴基斯坦,只因她不是男丁,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沒有令家人歡天喜地。在一個父系極權社會下,服從就是女性的美德,女性的權力只能由男性賦予不能爭取。馬拉拉的爸爸是親西方的開明派,她小時候仍能在父親開辦的學校上學,在父親的庇護下她像隻小鳥般自由快樂。
 
天生下來的女鬥士
 
  馬拉拉,這個名字是來自阿富汗民族女英雄Malalai of Maiwand,父親一直寄望馬拉拉能堅毅勇敢、為追求更美好的世界而奮鬥。在女人仍然是男人附屬品的社會中,父親大膽地在只記錄著家族男性成員的祖譜上寫下馬拉拉的名字,只因他一直深信改變始於自己,只有改變才能給予女兒最好的生活。
 
  隨著塔利班組織開始高壓管治當地,女性讀書的權利進一步受到打壓,10歲的馬拉拉開始為英國廣播公司寫匿名部落格,記錄塔利班禁止女孩上學,肆無忌憚地炸毀百多所女子學校。她又隨父親四出交流,2008年只有11歲的馬拉拉發表「塔利班如何奪走我的基本教育權利」的演講,震撼當地社區。
 
子彈使我更堅強
 
  馬拉拉的父親從來沒有強逼女兒走上社會上預定的路線,「不要問我如何教導她,我唯一所做的是沒有將她奔向理想的翅膀折斷。」她要爭取女孩有讀書的權利,在世俗眼中是理直氣壯的事,但在巴基斯坦的國度裡卻是離經叛道,「傷風敗德」、「暴徒」、「墮落」全部都是加在馬拉拉身上的羈絆,一如已往當權者繼續用高壓手段來震懾社會,「我們要把她吊起來、把她殺死」,沉默的大多數只好繼續噤言求自保。
 
  隨著馬拉拉逐漸成名,她受到的死亡威脅愈來愈多,到了2012年10月9日,一名塔利班蒙面槍手登上馬拉拉的校車,「砰!砰!砰」朝她開了三槍,其中一槍擊中馬拉拉前額,性命垂危。她在當地醫院搶救後,再送到英國治療。
 
誓死捍衛應有權利
 
  自此馬拉拉於英國生活上學,2014年她17歲正好處於青春困惑之年,但她眼中只看到世界上的不公不義,她站在諾貝爾頒獎典禮的台上,誓言要為無數失學兒童發聲,「一個孩子,一個老師,一本書,一支筆可以改變世界。」教育是改善貧窮、對抗極端主義的唯一出路。
 
  小時候的馬拉拉曾希望當一名醫生,但在父親鼓勵下她立志從政,「當醫生只能照顧一小群病人,但當政治家卻可以服務整個國家。」是她的父親教曉她,強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卑躬屈膝的委曲求全。「謝謝父親讓我知道『其實妳和男孩一樣有很多選擇』。」她是如此說道。
 
沉默是最大的敵人
 
  在很多人眼中,馬拉拉的父親實在不太稱職,將女兒生命置身於槍炮下,但在社會上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跋扈,而是好人的漠然置之。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他們在雞蛋與高牆之間,仍堅定地選擇以卵擊石,誓死捍衛應有的權利,完全道出個人應有的道德及勇氣。
 
  在馬拉拉的自傳中,她寫道:「塔利班可以拿走我們的筆、我們的書,但他們阻止不了我們的渴求。」年輕人嚮往自由的心像野火般燒得起、撲不滅,這是人類天性使然,亦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打破高牆,天空竟是如此的一片藍,撫心自問年輕人又何罪之有?
 

文:吳芷晴 圖:AFP
  

#她們的時代#馬拉拉

相關資料 - 

她們的時代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國際動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