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迷」
25/09/2024

認知障礙症|本港10大殺手!70歲以上每10個有一個患認知障礙症!常講4句話恐是先兆?醫生:護腦7招+10大高危因素,病發率可降4成!

  9月21日是世界阿茲海默症日,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數據,全球每3秒就會有1人患上阿茲海默症。國內有神經科醫生指出,認知障礙症其實有跡可尋,如果家中長者經常說這4句話,就要小心是患病先兆。

 

認知障礙症先兆|認知障礙症有年輕化趨勢

 

  據衞生署資料,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是本港10大殺手,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中,便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而每3名85歲或以上長者中,則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 預計到了2036年, 全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人口將高達28萬。;據本港精神健康檢討報告 (2017),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患者高達10萬人,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而醫管局最新數據亦顯示,本港接受治療的認知障礙症病人從2018年起有按年遞增的趨勢,當中以65歲或以下的患者更是有所上升。

 

認知障礙症先兆|4句話恐是患病先兆

 

  北大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孫永安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郭紀鋒,就阿茲海默症接受《生命時報》訪問,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典型表現是健忘、短期記憶力衰退,尤其是對近期發生過的事情印象模糊,反而對陳年舊事的記憶深刻且清晰。郭紀鋒醫生指出,有癡呆傾向的人常會說以下4句話:

 

失智傾向患者常說4句話

 

甚麼?你再說一次。

「甚麼?你再說一次。」

  • 患者顯著特徵:短期記憶力嚴重衰退、注意力難以集中
  • 對於剛發生的事情或剛說過的話會過目即忘

 

這是哪裹?我怎麼到這裹來了?

「這是哪裹?我怎麼到這裹來了?」

  • 對時間、空間的概念有所下降
  • 對以前所熟悉的地方會突賒感到陌生
  • 未意識到自己迷路,亦不會看路牌
  • 有些病人會伴隨智商下降,但不會求助

 

我東西不見了,是誰拿走了?

「我東西不見了,是誰拿走了?」

  • 常找不到日常物品,甚至懷疑物品被偷
  • 經常將物品放錯位置,且愈來愈不尋常
    把手機放進冰筧、把襪子詨在餐桌上

 

你們都不關心我。

「你們都不關心我。」

  • 患者大腦皮質退化-->情緒起伏極大
    經常發脾氣/特別敏感
    覺得孤獨、無人關心
    外向變內向或反之
  • 病情中期在社交上會變得退縮
    忘記想說甚麼時,就索性沉默

資料來源:北大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孫永安

 

  郭紀鋒亦提醒,如果發現家人疑似有認知障礙的症狀,盡快求醫或到神經內科進行檢查。孫永安表示,家屬可以留意家中長輩會否出現以上症狀,若能夠及早察覺,早期採取預防措施,就可以將患病風險降低,延緩病情發生或惡化。

 

認知障礙症智先兆|7招護腦防失智+10大高危因素

 

  孫永安亦引用北京大學最新一項關於「中國健康與養老調查計劃」的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有10多個高危因素,當中有不少於肥胖有關,如高血壓、肥胖、聽力損失、創傷性腦損傷、飲酒、吸菸、憂鬱、缺乏運動、社交少、糖尿病等。

 

  孫永安表示,若能夠及時改善或控制飲食和生活習慣,就能夠降低40%患病機率。以下歸納出7招護腦:

 

7招預防腦退化

控制體重

BMI=體重(kg)/身高(cm)2次方

65歲以下

  • 體重指數(BMI)應控制在18.5-23.9

65歲或以上則不宜太瘦

**體重有明顯減輕要小心

 

時常訓練大腦

  • 保持學習新事物刺激大腦
    學習新語言、攝影、練習瑜伽、園藝等
  • 改變日常細微慣性習慣
    開車關閉導航、回家的路線、換手聽電話等

 

維持血壓130/80

  • 降低心腦損傷風險

 

不碰煙酒

  • 吸煙、酒、睡眠不足=傷腦元兇
  • 長者避免跌倒/防止頭部受傷
  • 若有睡眠障礙和腦血管疾病應及早就醫

 

放鬆情緒保持適量社交

  • 鼓勵積極社交+放鬆心情
  • 退休後注意避免乏味單調的生活
  • 建議每天都要走出家門活動

 

保護好聽力

  • 聽力下降影響空間定位能力及言語辨識能力→牽連大腦功能

傷害聽力行:

  • 戴耳機入睡
  • 在地鐵長時間聽耳機
  • 耳機音量超過60分貝
  • 每天耳機超過60分鐘
  • 用棉棒掏耳朵等

 

養成運動習慣

  •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
  • 有運動:太極拳、八段錦、走路、跑步等
  • 手部運動:彈琴、敲鍵盤、撿豆子等可以激活大腦

資料來源:北大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 孫永安

 

轉載自晴報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