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話
08/06/2021

無故「大汗疊細汗」、瞓覺出汗、局部多汗,反映臟腑有問題?中醫的「實汗」、「虛汗」和「盜汗」怎麼分?

  夏日炎炎,時光正好,適合喜愛夏日氣色的人們,盡情與陽光玩遊戲,不怕熱汗如洗。另一方面,亦有人為「大汗疊細汗」而感到困擾。即使穿著清涼裝束,亦很快會汗流浹背。正常出汗是人體津液代谢的一部分,但出汗過多可能暗藏健康問題。今期請來註冊中醫師駱嘉熙從中醫角度,通過分析體質和調理來改善出汗異常。

 

  駱醫師表示,所謂「汗為心之液」,汗由精氣所化生,不可過泄!正常生理狀況下,出汗可以為身體散熱,調節體溫,並有滋潤皮膚,排泄部分代謝廢物的作用。而出汗程度會受汗腺狀況、環境、情緒、飲食、某些藥物等因素影響;如正常人在勞累、劇烈運動、氣溫炎熱、飲食辛熱、情緒緊張時會出汗。不過,若動則大汗淋漓,久而不止,或在沒有明顯誘因下,仍會大量出汗,有可能是患上「汗症」。

 

何謂「汗症」?

 

  中醫講的「汗症」,是指汗液外泄失常,包括「自汗」及「盜汗」。白晝時常汗出,動輒出甚者,稱為自汗,多屬氣虛不固;睡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多屬陰虛內熱。而汗症又有全身和局部之分,局部多汗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多汗,而其他地方正常,可反映某臟腑的狀況。常見手足心、腋下、或頭面局部汗出。本病症位在津液,與五臟陰陽氣血相關,總屬津液外泄失常。總言之,汗症的原因可歸納爲「虛」、「實」兩大類。從出汗的時間、部位、汗量、汗的顏色氣味、兼有症狀等可分辨汗症的類型。

 

下一頁:「實」汗、「虛」汗、「盜」汗怎麼分?

 

「實」汗、「虛」汗、「盜」汗怎麽分?

 

  「實」汗:十分怕熱,容易煩燥,汗出量多,或伴口乾口苦,多為邪熱內盛。若汗液較黏,易有汗臭,甚至汗液色黃,則代表濕熱內盛。如腋下易出汗多因肝火旺盛。此類人性格較急躁、容易發怒。頭面易出汗的人多因脾胃不足,濕熱鬱蒸,此類人平素容易腹脹,感到頭身沉重,四肢腫脹等。

 

  「虛」汗:汗出難止,或不因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時時出汗,動則為甚,稱為「自汗」,多伴有經常疲倦乏力,容易氣喘,容易感冒,為肺衛氣虛所致。大眾所說「出冷汗」大多指此類。而肺氣虛明顯的人較常見鼻子出汗。

 

  「盜」汗:若睡眠中汗出,醒後汗止,稱為「盜」汗,常伴眠中煩熱、口乾、心煩、自覺手足心熱,或手足心易汗。此為陰虛火旺的表現。如果自汗及盜汗不規律出現,伴有心慌心跳、睡眠不佳、精神疲倦、面色不澤等,則多為心血不足。

 

  駱醫師指,患有汗症除了接受中醫治療外,可以經過調節生活來改善。肝火旺盛的人士要注要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發怒,避免食辛辣之品;脾胃濕熱的人士要避免進食煎炸、肥膩、生冷之品;肺衛氣虛的人士則要避免過度勞累,注意保暖,避免吹風;陰虛火旺的人可多食滋潤食物,例如用雪耳、麥冬等煲湯或糖水;心血不足者要注意休息,不要勞神過度,平日多用龍眼肉及大棗泡水飲用,可補心養血。

 

  在此向大家介紹一個適合夏天飲用、能消暑、益氣,斂汗的涼茶給大家。

 

材料:荷葉10克、冬瓜皮10克、太子參10克、五味子6克、麥冬10克、生甘草6克

做法:加水兩碗,大火煮沸後,小火煮15分鐘即可

 

香港註冊中醫師駱嘉熙,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及南京中醫藥大學,並獲取中醫學碩士及學士學位。現任博勤醫師國際中醫服務協會幹事及慈航會青少年義工服務團顧問。駱醫師廣得國內多位著名中醫傳授醫術,並專研兒科及小兒推拿,擅長採用舒適及切合手法,紓緩及治療多種小兒常見問題。工餘更積極參與義診工作,以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