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話
02/03/2021

【戒口宜忌】中醫講「戒口」等於甚麼都不能吃?老中青、病患者點戒法?

  為甚麼中醫治療都需患者「戒口」,而西醫治療並沒有這回事?戒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意即在服用處方藥物同時,要針對性地禁食一些對治療不利的食物。

 

  註冊中醫師張立彤指,中醫方用藥是運用「以偏糾偏」的原則,利用藥物的寒、熱、溫、涼的偏性糾正患者體質的偏性;而「藥食同源」,平時食用的魚、肉、蛋、蔬果等,皆有各自的性味,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藥物均產生一定的影響。總括來說,患上某些疾病在服用中藥時,如果進食的食物與藥物相忌,有礙藥效發揮則應禁食。

 

中醫「戒口」有狹義、廣義之分

 

  張醫師指戒口主要有兩方面,狹義上是指某些藥物和某些食物同時服用後,會削弱藥物的治療作用,或促進和加重了藥物的毒性作用。例如服用參類(人參、黨參、太子參等)中藥時,要忌食蘿蔔。因為人參是大補元氣的,蘿蔔則有消食、化痰、通氣的作用,一補一消,同時服用,則降低了人參的補氣作用。

 

  其二,廣義戒口的外延包括疾病戒口、藥物戒口、辨體質戒口,忌食物相克,忌飲食不節以防病養生。特別是某些病本身不宜吃特定食物,否則會不利於疾病的恢復或加重病情。例如咳喘、鼻敏感、濕疹等過敏性疾病常要忌食蛋、蝦蟹等發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就是引起過敏的原因。

 

「戒口」等於甚麼都不能吃?

 

  張醫師笑道,許多患者求診時跟我說:「張醫,我已經戒得很清淡,只吃瘦肉和菜心。」其實,大家經常把戒口絕對化,然後錯誤的戒掉某些食物。戒口就像中醫「辨証論治」一樣,應因人、因病而不同,不可盲目地戒口。特別對慢性病患者來說,若長時間戒口,禁食的種類愈多,則不能保持身體營養均衡,矯枉過正反使免疫力下降。因此,患病是否需要戒口,不能一概而論,應聽從醫囑,選擇適當的飲食原則。

 

一般戒口原則:

 

  生病期間戒口:即生冷、甘厚、油膩、腥羶、辛辣、發物。同時要注意食物的質和量,患病間期病人往往脾胃功能低下,食欲減退,不可強食。如感冒時,過食會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脾胃負擔,妨礙機體抵抗外邪。

 

 

(iStock圖片)

 

  小兒戒口:小兒內臟功能及代謝尚未發育完全,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傷及陽氣;同時不能太補,忌過食辛熱、助陽的食物,以防生內火。應保持小兒飲食平和,忌食堅硬、滋膩、肥甘厚味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因父母溺愛餵食過多。

 

 

(iStock圖片)

 

  青年戒口:一般要避免生冷寒涼之品,飲食不節。

 

  中老年戒口;人到中年,生機衰減,臓氣不足,應飲食均衡,清淡養陰,忌暴飲暴食,少食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否則易損傷脾胃或引發疾病。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圖片由作者提供)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