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香港味道】食譜是記憶的橋:「橋底辣辣菇」勾起大牌檔風味!
當蒜頭、薑丁和九層塔,在鍋裏炒起來的時候,那年坐在灣仔鵝頸橋底下大牌檔裏,跟朋友們吃著小炒的日子,被味道勾引回來。記憶之中,沒有吃過橋底辣蟹(想是在我吃到這道菜以前,已經成為走肉朋友了吧),卻因為國外的朋友來港的原故,去過以辣蟹聞名的餐廳裏用過餐(早已忘記,不能吃蟹的我,當時候吃的是甚麼東西了),雖然上桌的蟹的氣味記不起來了,但香料的香味卻還殘留在腦海裏。
記憶是零碎的,很多時候會加添了自我的聯想。就在味道的勾引之間,零碎,與真假不清之間,想起了橋底辣蟹。大概是太久沒有回家了,這幾個禮拜,總情不自禁的,跟家鄉味道糾纏著。跟朋友聊起香港美食的言談之間,記起了這火候十足的香料氣味——橋底辣蟹,勾起了坐在旺角廟街的大牌檔中,看著鐵鍋在爐火面前晃動,漆黑的夜街中,伙記走來走去,收執碗筷和下單,忙個不停……那鑊氣,和混雜環境合一的記憶。
做食譜厲害的人,不一定是甚麼美食專家,但一定是記憶很強的人。有的,可以把當下吃過的食物,用過的調味,立馬拆解出來;另有的,則可以憑著那丁點的記憶,加上合理的味蕾化學的配對邏輯,把吃過的味道,重新建構出來。雖談不上如大師們般的厲害,但經過多年來創作食譜的經驗,總算能領悟當中的一些點子,味蕾分子配搭的微妙,把吃過的,或想念的食物,加點想像,創意或改良,重新做回來。
食譜從來不會是重複,千遍一律的。即便是尋常不過的蘋果派,用的食材相同(都是蘋果,不會有別的吧,哈),調味幾乎一樣,在創作的過程中,除了記憶的重建,也是新穎東西和概念的融和,結果,做出來的蘋果,就是不太一樣:或是變得更美味,或是改良了它的處理方法,又或是改造成更適合東方人口味,又不失傳統口味的蘋果派。
走肉以後,用不了螃蟹,改成豆腐和杏鮑菇,配合台灣常見的九層塔(羅勒的一種),炒出一道不太一樣,但令人口味直流的蔬食版橋底辣蟹。把糾纏的家鄉記憶,大牌檔的情景,熱燙的爐火的感覺記憶,瞬間的呼喚回來。邊炒著食材,邊回到過去,那個因為疫情,沒法回味的過去。人的記憶是很有趣的,能突然回去潛意識初期的過去;味蕾的記憶,也如此,可以把置身千里之外的人,藉著食物的香氣和味道,瞬間帶回食物記憶的當下/場景之中。嗯……看來,我真的想家了。
註:自3月起,每月一次的台北/台灣蔬食情報,改以防疫食譜來代替。
下頁睇食譜︰橋底辣辣菇
橋底辣辣菇(2人份)
(圖片由作者提供)
時間:25分鐘
材料:
(圖片由作者提供)
豆腐 1磚(塊)/杏鮑菇 3個/ 紅色燈籠椒(甜椒)3條/ 薑 1塊/ 蒜頭 4瓣/ 九層塔 3小束
調味料:
鹽 2茶匙/ 糖 1茶匙/ 鷹粟粉(地瓜粉) 2湯匙/ 辣椒油 適量
工具:
菜刀/ 砧板/ 蔬果刨刀/ 平底易潔鑊(不沾鍋)/ 湯匙/ 茶匙/ 茶杯/ 木鑊鏟(木鍋鏟) / 木筷子/ 碟
做法:
(圖片由作者提供)
1. 將豆腐厚切,用廚房紙巾把多餘的水份吸走。
(圖片由作者提供)
2. 用1茶匙的鹽,和2湯匙的鷹粟粉(地瓜粉),撒在豆腐塊上,醃(滷) 5分鐘。
(圖片由作者提供)
3. 以中火預熱平底易潔鑊(不沾鍋),倒進2湯匙的食油。放進步驟2, 改以中大火,把豆腐塊煎成金黃色。
(圖片由作者提供)
4. 徹底清洗九層塔,摘出葉子,再把它切碎。
(圖片由作者提供)
5. 刨(削)走薑塊的皮,洗乾淨以後,切碎(丁)。
6. 切去蒜頭的頭尾,洗乾淨以後,切碎(丁)。
(圖片由作者提供)
7. 斜切杏鮑菇成厚片。
(圖片由作者提供)
8. 摘掉紅色燈籠椒(甜椒)的蒂和籽,清洗乾淨,切成絲。
(圖片由作者提供)
9. 以中火預熱平底易潔鑊(不沾鍋),倒進1湯匙的食油。放進步驟4、5和6。炒香後,放進杏鮑菇和調味料(辣油可按個人口味加入),炒至杏鮑菇給炒熟為止(不要蓋鑊/鍋蓋啊)。最後,把之前煎好的豆腐塊(步驟3),放進鑊(鍋)中,把火關上,炒拌均勻後即可。
筆記:
1.由於把傳統的紅辣,改用了不辣的紅色燈籠椒(甜椒),且辣油可隨個人口味調放,原則上,這是一道適合大人跟小朋友的食譜喔~
2.豆腐含有植物性蛋白質,可以加強免疫力。
3.菇類食物,有「高分子多醣體」,是提升免疫力系統能力的主要營養之一。
4.九層塔中的各種化合物,能增加身體抗體的產量。
5.蔬果全部要徹底洗淨。
6.每次煮食和進食前,請徹底洗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