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週記
13/08/2019

【跑者最痛】膝關節勞損差點奪去馬拉松人生!過來人︰忌盲目加倍操練

  筆者上一篇專欄曾經提及自己患上足底筋膜炎,影響接近一年沒有跑步。現在提及的長跑傷患,卻影響筆者超過28年,而且影響持續至今,永遠不會完全康復。就是因訓練不得其法而形成膝關節勞損,受傷之後,求醫也不得其法,而致徑骨頂磨蝕,造成永久傷患。   

 

  長跑是最容易令人有成功感,例如初學者完成第一次10公里、半馬、全馬等。尤其是完成全馬拉松,過終點後,那一刻的感動,會令跑手的眼淚湧出來。完成比賽後,大部份跑手都會有雄心壯志,準備下一場要跑出更好成績。

 

  這些成功感,卻往往導致跑手日後受傷。為了成功而令他們追求更好成績,加倍操練,但卻因練不得其法,導致身體受傷,亦有部分跑手覺得馬拉松沒有難度,因而決定向更高難度挑戰,參加更長、更艱難的比賽,也因練不得其法,而造成身體多傷。

 

(1985年筆者以2小時52分取得澳門馬拉松全場第七名)

 

  筆者分享自己的經驗,1985年12月,筆者在澳門馬拉松突破三小時,跑得2小時52分成績,比舊紀錄快了23分鐘,取得全場第七名。當年,筆者覺得自己有長跑天份,於是立即下定決心,加倍練習,希望下一年能晉身三甲。筆者並沒有參加跑會,也沒跟隨教練學習,只顧增加跑步里數,相信倍增訓練量,必定可以有更好成績。

 

(筆者於1985年,1986年及1988年參加澳門馬拉松比賽途中,當時膝蓋仍未受傷)

 

  由於筆者於1985年底調任警察機動部隊擔任體能訓練教官,工作時間穩定,可以安排更多時間練跑,也因自己喜歡跑步,所以包辦了機動部隊所有跑步訓練課堂,因而訓練量也大量增加。加大訓練量只能夠協助筆者於1988年在澳門馬拉松取得2小時44分05秒的個人最佳成績,其後開始膝蓋痛,經過跌打、物理治療及骨科專科醫生等醫治,仍未能痊癒。由於自己堅持繼續參加馬拉松比賽,希望再刷新紀錄,要求醫生為筆者打止痛針,以便繼續參賽。 

 

(筆者參加警察內部主辦的香港仔水塘賽跑,當時已經使用護膝跑步)

 

  直至1991年初,完成香港馬拉松比賽後,筆者右膝蓋腫脹,需要入院手術,清除膝蓋內發炎液體。手術完成後,醫生通知筆者一個壞消息,就是筆者不僅不單止右膝蓋的軟骨勞損,就連徑骨頂也磨蝕了。若要繼續跑馬拉松,必須進行手術在其他地方取一塊小骨填補徑骨頂。正因此,筆者決定不再跑馬拉松,正式宣布收山。

 

  由於自己日常工作是體能訓練教官,仍需教授體能訓練,唯有穿戴護膝,保護膝蓋,繼續日常工作。發覺穿戴護膝後,對帶領體能訓練及3至5公里的跑步課堂,完全沒有影響。

 

  2010年,筆者因為某慈善機構籌款,嘗試穿戴護膝參加雅典馬拉松比賽,也能順利以5小時左右完成。直至今天,筆者利用護膝,已經跑了超過15場馬拉松,繼續享受馬拉松樂趣。 

 

膝蓋永久受傷害,令筆者得到以下結論:

 

1. 無論是否有教練指導,訓練也要循序漸進,不可任意妄為;

 

2. 訓練或比賽要適可而止,不可強求; 

 

3. 若在比賽途中,發現身體不適,應該立即停止。過去多年,見過不少意志大過體力的跑手,倒地後仍然無意識地爬行,希望爬過終點,這樣會對自己造成永久傷害。況且,這傷害並非如筆者一樣,可以用護膝代替。

 

4. 跑手要有「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的概念;

 

5. 受傷要休息及醫治,絕不可以打止痛針或食止痛藥,並繼續練習,以免傷上加傷;

 

6. 若經過嚴重受傷,康復後要接受現實,不要強求再創佳績。當然毋須放棄,可以繼續跑步,只要為受傷位置做好預防功夫、把完成目標降低,也一樣可以享受跑馬拉松的樂趣。

 

  2017-2018 年,筆者參加世界六大馬拉松比賽,也是穿著護膝完成。

 

  只要有目標,沒有難成的事,很多跑手因為經過嚴重傷患,便會放棄跑步。但筆者則想解決辦法,而不是逃避。既然用護膝可以繼續跑,便用護膝保護雙膝,就連六大馬拉松也可以順利完成。

 

  只為成功想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2018年4月16日,波士頓馬拉松)

(2018年4月22日,倫敦馬拉松)

(2018年2月25日,東京馬拉松)

(2017年11月5日,紐約馬拉松)

(2017年10月8日,芝加哥馬拉松)

( 2017年9月24日,柏林馬拉松)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