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肉廚房
07/02/2017

【元宵情人】鹹湯丸

  古裝劇集中,男女主角不經意的在燈光闌珊的晚上相遇,猜著同一個燈謎,繼而譜出幕幕愛恨纏綿。那燈火闌珊,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吸引不少人出外趁墟,玩著街頭小遊戲,猜猜燈迷,買個漂亮花燈,熱鬧快樂的影象拼貼出我對元宵的第一個感覺。

 

  是甚麼時候開始,元宵相對於西方的,成為了中方情人節。據說最早慶祝元宵的,要上推到秦漢時期。當時的人會在每年的正月十五,結集起來並點了火堆,祈求神靈保佑大豐收。去到唐宋時,元宵不再只是一個祭神的日子,變得多元化。當時的人還會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逛燈市成為外出湊熱鬧的飯後節目。大概古代閨女不許外出,只有碰上此等特別節日,才有機會獲淮外出走走,古代男士要遇見認識淑女,這就是難得的好時機。久而久之,元宵變成了中方情人節。

 

  香港不太流行元宵,倒記得那個跟爸爸到附近的公園猜燈謎和看花燈的晚上。搞不清是中秋節還是地區組織辦的元宵彩燈晚會,只知道,大抵上元宵節也有看花燈吃湯丸之類的。花燈,跟中秋節可以看到的大紅燈籠,和插上了電源的走馬燈相似;湯丸,亦是同樣出現在碗中,那圓碌碌內藏黑芝麻饀料的白雪球。是元宵?是中秋?還是團年?好一個味覺與記憶的混淆。

 

  倒認為元宵節比不上西方情人節的熱鬧,至少花店沒出現花海,街上沒擁著冶大花束的人,廣告沒積極地推銷朱古力禮盒。或許,現在的人,不太需要這類聚會了罷。手提電話的興起、加上網絡世界的形成,社交渠道擴大了不少,要認識朋友,尤其要認識男女朋友,可說是比以前的大家閨秀公仔哥兒來得容易。而且,我們大部份人都經已脫離了農業社會,當初的祈福求神的概念而生的元宵,隨著生活模式和社會架構的改變,變得不再是甚麼一回事了。

 

  元宵不只是一個正月十五的節日,亦是那小白圓球的名字。是湯丸又好,是元宵也好;在元宵吃,或是在團年飯中吃;元宵跟湯丸還不過是用糯米粉造出來的小丸子。它們大多是甜的,內面包著紅豆和黑芝麻等饀料,有的用水燒煮,而我的就以薑片和片糖煮成湯底配來吃的。

 

  本人不太愛吃甜品,倒希望和自己的家人和所愛的人吃個湯丸應節一番。於是,我用上傳統湯丸的處理方法,減去包入饀料的步驟,改掉了甜甜的湯底,用上梅菜和冬天非常豐收的津白(農曆新年期間,傳統家庭都會買個生財菜束包,當中就少不了津白),煮來了一道既保留著傳統,又迎合怕甜的朋友的「鹹湯丸」。其實,只要會愛惜,甚麼時候都是情人節啊,哪怕是鹹的湯丸,還是甜的,心裏定必甜蜜無窮,濃情蜜意吧。祝大家 元宵節甜甜蜜蜜。

 

鹹湯丸

(2個人  30分鐘)

 

 

材料:

糯米粉 150克 (約1-1/2茶杯)/ 甜梅菜 1小束/ 秀珍菇 6顆/ 小津白 1棵/ 紅椒 1條

 

調味:

鹽 1茶匙/ 糖 1茶匙/ 紅醋 1湯匙

 

 

做法:

 

1. 先用清水將甜梅菜泡浸15分鐘。

 

2. 置糯米粉於大湯碗中,逐少加入1茶杯份量的清水,攪勻至糯米粉汲收了所有水份成了硬實的糯米粉糰。然後,用手不停地搓糯米粉糰約5分鐘(如圖)。

 

 

3. 當糯米粉糰搓好後,便逐少的揉出少許粉糰,搓成一粒粒約1.5厘米長的湯丸,放在牛油紙上。重覆以上的步驟至全部粉糰都搓成小湯丸為止(如圖)。

 

 

4. 用洗毛巾的手勢來搓揉已浸泡好的甜梅菜。扭乾水後,把它切成粒粒。

 

 

5. 以抹巾抹擦秀珍菇,把較大顆的秀珍菇打橫切成兩份。

 

6. 清洗小津白,並澀乾水。切去菜根,再切成小段(如圖)。

 

 

7. 紅椒則在清除頭尾和籽之後,加以清洗和切成小圓環。

 

 

8. 加入2湯碗的清水於煮鍋中。當水煮沸後,把之前搓好的小湯丸,放入沸水中,煮至小湯丸浮起,便用湯篩把小湯丸撈起待用。

 

9. 以中火預熱易潔煮鍋,放進甜梅菜粒,炒一炒之後,加入小津白段和秀珍菇,多炒1分鐘,便加入2湯碗的清水,蓋上蓋子,續以中火煮約8分鐘。

 

 

10. 當湯水煮好後,放入紅椒、較早前預備好了的小湯丸和調味料,再多煮1分鐘,便成。

 

小貼士:湯丸要Q彈,就要用手搓糯米粉糰5分鐘了。

 

more on etnet.com.hk